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案例及反思
④小組匯報,概括。師課件演示剪拼過程,學生邊演示邊說過程。
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
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s=ah
三、應用鞏固,提升認識。
獨立完成例1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交流。
四.拓展練習 展現思維
1.選擇
a、b、c這三個圖形中哪一個面積是3×2=6(平方厘米)
2.比一比,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3.探究規律
計算圖中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發現了什么?
4.拓展延伸
根據下表中給出的平行四邊形的數據,填空格。
底
12厘米 24厘米 高 5厘米 8米 面積 96平方米144平方厘米 12平方分米五.課外實踐
1、你當小小設計師,設計什么樣的車位方便車輛進出呢?
2、 量一量、算一算你身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六.全課小結
1. 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2. 和同位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一、 問題情境創設,激活學生思維。
思維總是由問題引起的,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價值的問題能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愉快獲取知識的活躍狀態中。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把這些有價值的問題置于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實際生活情境中,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從而喜歡數學。而本節課的情境創設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激活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探究氛圍,在教學中,充分關注、激發、幫助、鼓勵學生,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真實地表現自己,讓學生的潛能和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從而大膽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推導過程。創設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都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善于表述,善于質疑良好品質。
三、讓學生親歷猜想—驗證—應用的過程。
課堂上教師如果能創設一種“猜想”的學習情境,能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猜測,學生肯定情緒高漲,思維活躍。但猜想的結果怎樣,這就又激起學生進行驗證的需要。因此本節課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怎樣計算?鼓勵孩子們大膽猜測,學生產生懸念,激發了他們躍躍欲試的情緒。學生會自覺地投入到探究新知過程中去,主動驗證猜測的過程,從而體會到獲取知識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應用自己獲取的知識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快樂的學習行為,學生會因此感到驕傲和自豪。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
四、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充分的交流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去表達、傾聽,在與他人交流中展示自己的原始策略,了解同伴的學習策略,發展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知識,完善自己的想法或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