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性質 說課設計
這樣教學,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能力。
2.教學例2
在例1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探求新知的方法。所以例2的教學,教師出示自學提綱,提倡學生先獨立看書,然后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1)左圖把1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2)右圖把同樣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部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3)從左圖到右圖有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份數變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陰影面積的大小沒變)
(4)怎樣比較0.40和0.4的大小?(0.40是40個1/100,0.4是4個1/10, 因為10個1/100是1個1/10,40個1/100也就是4/10,所以兩個小數的大小相等)。
3.呼應課始,揭示奧秘: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數的性質,所以他面對兩位師弟的爭執說:“無論哪一袋都一樣”。
4.聯系生活,再現新知:還有同學們在商場看到貨物的標價為2.50元、3.00元,這樣寫,不但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而且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幾元幾角幾分。
(三)鞏固深化 拓展思維
這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這一階段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過程。在這一階段,特別是抓住學生的求勝心理進行了練習、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
1. 出示例3:把0.60和203.0500化簡。
(1)學生自己完成。
(2)說說為什么203.0500的5左邊的0不能去掉呢?
2.判斷下面小數哪些0去掉是對的,哪些0去掉是錯的?
8.080 8.0 880.00 80.80 800
(強調小數的性質中"小數的末尾的0去掉,大小不變"。)
3.示例4:
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4、3.16、10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1)學生自己完成。
(2)大家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10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小數的末尾添上0, 小數的大小不變。)
3.判斷下面各組兩個數是否相等?為什么?
0.25和0.2500 0.25和0.205 0.7和0.07 3和300 3和3.00
4. 判斷對錯,并說說為什么?
(1)小數點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這個數的大小不變。
(3)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5.填空。
0.3里有( )個0.01;
0.3里有( )個0.001;
6里有( )個0.1。
這樣設計、讓學生對新知識的各種誤解進行辨析、判斷,使得所學知識真正轉化為能力。
(四)全課小結
1. 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掌握小數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