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性質(新課標)
小數的性質教學目的:
1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通過直觀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2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重點: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教學難點: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去商場、超市觀察商品的標價簽,并記錄1-2種商品的價格,請誰來匯報一下?
生:2.00元,師:是多少錢呢?生:2元。
生:3.50元。師:是多少錢? 生:3元5角
師:夏天的時候同學們都愛吃冷飲,老師了解到校門口左邊的商店可愛多標價是2.5元,右邊一家則是2.50元,那你們去買的時候會選擇哪一家呢?為什么?
師:為什么2.5元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究竟可以添幾個零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
2找等量關系。
教師首先板書三個“1”,讓學生判斷是相等的,接著在第二個1后面添寫上一個0,在第三個1的后面添寫上兩個0,板書寫成:1、10、100,提問:這三個數相等嗎?(不相等)你能想辦法使它們相等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回答可以添上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書寫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們改用“米”作單位表示嗎?
(2)改寫成用米作單位表示后,實際長度有沒有變化?(沒有變化)說明什么?(三個數量相等)
板書如下:
(3)按箭頭所指的方向觀察三個小數有什么變化?
生:小數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變。
生:小數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變。
師: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小數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數的大小不變。
二、探索新知 驗證猜想
為了驗證我們的這個結論,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1出示做一做:比較0.30與0.3的大小
師:你認為這兩個數的大小怎樣?(讓學生先應用結論猜一猜)
2師:想一下你用什么辦法來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呢?(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合作,想的辦法越多越好,老師提供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一張數位順序表)
3生1:在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較。
a左圖把1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部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b右圖把同樣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部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c從左圖到右圖有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份數變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陰影面積的大小沒變)
4師:0.30與0.3相等,證明剛才這個結論是對的。
5生2:從數位順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數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
師: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
生:不能,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
師:那整數有這個性質嗎?(要強調出小數與整數的區別)
問:小數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你從中發現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數變了,即小數的計數單位變了,而陰影部分的大小沒有變,得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質中的“末尾”跟一般說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斷練習。
下面的數中,那些“0”可以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