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數的世界》教學設計及反思
新課標倡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發現,合作探究,自主建構。為了更好的體現新課標的要求,也為了讓學生掌握一種學習方法,我設計如下學案。把研究教師怎樣“教”轉化為研究學生怎樣“學”,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如何能更好更快地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自主學習,達到真正和掌握所學知識,并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學習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倍數和因數》中第一課時《數的世界》。
學習目標:
1.讓學生了解自然數、整數,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自然數或整數。
2.讓學生掌握倍數和因數以及它們的相互依存關系,能準確判斷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3、經歷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學習重點:自然數和整數的意義;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關系。
學習難點:倍數和因數的關系。
學習過程:
一、預習(課前完成):
1、讓學生閱讀教材第二、第三頁內容,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數?什么是整數?
2、讓學生在一個乘法算式或一個除法算式中,找出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3、搜集帶數據的有關故事或其他材料,走進超市看物品的價格,把數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二、自學檢測:
(一)自學指導(說說你的看法):
1、通過閱讀教材,你學懂得了哪些知識?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是自然數、什么是整數?
2、舉例說明倍數和因數的關系。
3、向大家介紹自己搜集的帶有數據的資料。比如:我國的領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千米,幾乎和整個歐洲的面積一樣大,約等于40個英國,或17個法國,或26個日本,句世界第三位。
(二)自我檢測(試一試你的能力):
1、在下面的數中找出自然數和整數:
-3 5.8 7 -6 7/10 -21 0.5 96 769 0 780 3/5 576
2、在算式6×5=30中,()是()和()的倍數,()和()是()的因數。
三、交流探討(集體智慧無限):
1、自然數和整數的關系。
學生通過探索得出結論:自然數是整數的一部分
2、倍數和因數的關系,舉例說明。
如:在算式20÷5=4中,20是5和4的倍數,5和4是20的因數。而不能說20是倍數,5和4是因數。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3、學生交流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四、活學活用(展示自己的風采):
(一)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 36是36的()a 因數 b 倍數 c 是因數也是倍數。
2、27能被9()a 除盡 b 整除 c 除不盡
(二)我當裁判:
1、自然數都是整數。()
2、因為12×3=36 ,所以36是倍數,12和3是因數。()
3、一個自然數的倍數一定比它的因數大(0除外)。
(三)提高練習:
1、寫出48的全部因數
2、寫出下面各數的倍數(按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寫5個)
a 3倍數有 ( )
b 13的倍數( )
c 9的倍數 ( )
3、一個數是36的因數,同時又是36的倍數,這個數可能是什么數?
五、自我總結:通過本節課的探索和交流,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許多家長及學生都認為閱讀只是讀文章或故事書,很少有讀數學課本,一些老師也認為數學有什么好讀的,只要把概念和公式記熟就行了。都是老師講過內容后才讓學生看一下教材內容,背會概念和公式就算了事。
我認為數學教材也需要進行閱讀,并且要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更能收到良好效果。
這學期,我采用先讓學生預習明天所學內容,對教學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第二天,在課堂上我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每個學生說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識在小組內討論,試著解決問題;然后全班學生交流重點和難點,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把難點理解透,把重點掌握好。然后,通過不同形式、不同難度的練習,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改變以往學生死背概念的方式。課下讓學生適當進行復習,這樣由自己預習(找出問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解決問題)——學習檢測(反饋練習)——自我總結(理清思路)——課下復習(鞏固知識)把握好這五個環節,學生的學習會更好,掌握知識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