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五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三)》課堂實錄
生1:我認為比較好,通過解決題目來整理兩個單元的內容,而且在傘把上寫著“數學真奇妙!讓你想也想不到!!”
生2:不但形式很好,而且內容整理的比較全,如果把重點的內容用紅顏色的筆標注出來會更好!
組4:我是采用一個個小企鵝來整理的,整理的內容和前面的基本一樣,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看一看(圖略) 。
生1:我認為整理得很全面。
生2:我認為你們組在第一張上面寫著:“快和我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 ,很有趣!
生3:在最后一頁的友情提示也非常好!
組5:我們把這兩個單元的知識整理在了一只小狗身上(圖略) 。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分享。
師:還有哪幾組沒有展示?請你們來前面一個個展示。
組6:我把這兩個單元的知識整理成了書(圖略) 。
組7:我們組展示的知識樹有許多棵。(圖略)
師:剛才我們班的7個組分別進行了展示,他們組的作品已經貼在了我們的數學園地里,課后同學們還可以繼續來分享知識整理的快樂!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可以說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孩子的發言使本節課的教學更加生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匯報知識整理的過程,是他們思維發展的過程,在學生個性化的整理方式中,經過相互的補充交流學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理能力。
同時,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學生一起體驗知識整理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對學生的展示匯報給予充分的尊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師:在學習這兩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你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數學問題?誰愿意給大家一起分享?
生1:通過學習第四單元的學習,我把以前數學銀行中“分母不同的分數如何計算?”的問題解決了,我特別的高興!
生2:在我生日的時候,爸爸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后,又將一半平均分成了3小份,我和媽媽各吃了一小份,當我告訴爸爸我和媽媽一共吃了這個蛋糕的 1/3時,爸爸夸我是個聰明的孩子!
生3:學過組合圖形的面積后,我會計算我家地板的面積了!
生4:我在方格紙上估計了自己手印和腳印的面積。我還幫助鄰居家3歲的小妹妹估計了一下呢!
……
【設計意圖:
通過回顧自己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在回顧的過程中學生也能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進步。】
(二)鞏固練習,發展思維。
師:我們除了每人整理了這兩個單元,而且出了一份這兩個單元的試卷,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出的試題,選出你認為最滿意的一題與大家分享。(略)
【設計意圖:
在練習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單元知識的綜合運用,在練習題的設計中既有形成技能的題目,也有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題目。】
(三)系統回顧,小結提升。
師:(對照展示臺,回顧一下我們整理復習的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感受?
生1:通過今天的復習,我會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并會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生2;在知識的整理中,我感到數學很有趣!
生3:在知識的整理中,我們可以知道如何更好地去整理知識,同時也知道分享很重要,自己也學到更多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