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數和倍數》教學案例分析
問題提出: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數學概念是抽象與具體、各別與一般的辨證統一。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過除法算式來引出整除的概念,每個除法算式對應著一對有整除關系的數,如b÷a=n表示b能被a整除,b÷n=a表示b能被n整除,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教材中沒有用數學語言給“整除”下定義,而是利用一個簡單的實物圖(2行飛機,每行6架)引出一個乘法算式,通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新教材這樣編排有利于教材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產生同化,有利于學生主動構建新知。基于新教材帶來的優勢,我選擇了《因數和倍數》一課。
案例概述:
《因數和倍數》第一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步設計課時,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趣味成語導入,并通過成語展開教學:
一、成語引入
課件出示:( )面( )方 ( )光( )色 舉( )反( )
二、探究因數和倍數的意義
(一) 四面八方
1.探究8的因數
(1)板書:42=8 這是一個乘法算式,在數學上這幾個數就具備了一種關系。這時4就是8的因數(過去叫約數),8是4的倍數。(指名說,板書)
因數和倍數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
(2) 2呢?相鄰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
(3) 8的因數只有2和4嗎?
(4) 學生找8的因數還有1和8。( 小組說1和8之間的關系)
(5) 你能在練習紙上寫出8的因數嗎?。指名上臺寫 (評價寫的方法)
(6) 畫集合圖表示8的因數。
2.探究8的倍數
(1)我們找出8的因數了,那8的倍數有哪些數呢?你能說一個嗎?
(2)在練習本上寫出8的倍數。指名上臺寫。(寫得完嗎?怎么辦?)
(3)那找8的倍數你有什么小竅門嗎?
(二) 五光十色
1.根據剛才大家研究8的經驗,再來研究10,找出10的因數和倍數。你行嗎?(學生自己寫,指名板演)
2.你是怎樣找出10的因數(倍數)?(課件出示,板書)
(三)舉一反三
1.研究了8和10,其它數還行嗎?
出示:你能從中選兩個數,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嗎?
3、5、18、20、36
2.剛才老師在聽的時候,發現有好幾個數都是36的因數,你發現了嗎?在這里36的因數都有誰呢?
3.你能把36的因數全都找出來嗎?(學生在練習紙上獨立寫出)
4.匯報。(評價方法)
5.學習到這兒,你有什么發現嗎?(課件出示)
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
6.我們說的數是什么樣的數?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我們所說的數指的是整數(一般不包括0)。
三、鞏固深化
1.向自己挑戰:用今天學的知識介紹一下你自己。 ( 指名說, 組內介紹)
2.“找朋友”游戲。
3.介紹“完美數”。
教后反思:
上完課之后,我感到有很多不足之處,聽課領導和老師也給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存在問題主要有:
1.導入環節的這幾個趣味成語,學生很容易猜出,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效果不是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