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奇偶性教案(精選4篇)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數的奇偶性
教學目標:1、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在活動中發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在活動中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發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看,這些數哪些是奇數,哪些是偶數
1、2、3、4、5、10、11、20、21、30、31、100 、101
同學們認識了什么叫奇數,什么叫偶數,這節課就讓我們進一步去探索發現數的奇偶性的規律。(板書:數的奇偶性)
二、探索新知
(一)小船擺渡
1、出示情境圖,介紹小河的南北岸。這里有一條小船,在小河兩岸來回擺渡。你知道什么叫擺渡嗎?(從南岸到北岸或從北岸到南岸叫一次擺渡,一個來回是2次擺渡。)
2、這條小船最初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再從北岸駛回南岸,不斷往返。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么?仔細想一想,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這題,將你的思路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3、實物投影學生的解題思路并讓學生講解。
4、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嗎?教師提示:當擺渡是( )次時,船在( )岸,當擺渡是( )次時,船在( )岸。
5、引導:列表和畫圖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
6、大家都發現了小船最終在南岸還是北岸,是與小船擺渡是奇數次還是偶數次有關,那么,如果小船來回擺渡100次呢?10001次呢?怎樣判斷?如果小船從北岸出發呢?
(二)翻杯子
1、利用上面的發現,請大家觀察并思考: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一次,杯口朝下。翻動兩次,杯口朝上。 (教師演示)翻動10次呢?翻動100次?10005次呢?
2、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
3、匯報發現;當翻動奇數次時,杯口朝上;當翻動偶數次時,回到原樣,杯口朝下。
4、你能舉出和數的奇偶性有關的例子嗎?(開窗、開燈等例子)
三、體會奇偶性在計算中的作用
1、活動2,學生獨立完成“試一試”。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板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
3、再讓學生舉例驗證。
4、獨立完成“試一試”第7小題,學生匯報結果并說明理由。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數的奇偶性
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
課后反思:
本課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畫示意圖法和列表法來找規律。再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有關數的奇偶性的例子,學生參與熱情高漲,理解較透徹。另外,對于奇偶性在計算中的作用,通過讓學生大量舉例證明,很有說服力。從作業反饋來看,絕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本課的重要內容,但個別學生在解釋“為什么此時燈是開著的”這類題時,表達不清,語句不通,解釋用語太生活化,所以教師在平日教學中要規范數學用語,給學生做好示范。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17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組合作研究出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 奇數。
2.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變化過程,在活動重視學生體驗探究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小游戲使學生體會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數學規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通過實踐報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從生活中的擺渡問題,發現數的奇偶性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數的奇偶性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杯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自然數包含有奇數和偶數,一個自然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這一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數的奇偶性。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示圖(右圖)
小船最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
再從北岸駛回南岸,不斷往返。
1、⑴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么?
⑵有人說擺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2、請任說一個擺渡的次數,學生回答在南岸還是北岸?
3、請學生畫示意圖和列表并觀察。
4、想:擺渡的次數與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擺渡奇數次后,船在 岸。
擺渡偶數次后,船在 岸。
試一試
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杯口朝下,反動2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后,杯口朝 ,反動19次后杯口朝 。
1、想一想:翻動的次數與杯口的朝向有什么關系?
翻動奇數次后,杯口朝 。
翻動偶數次后,杯口朝 。
2、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活動二:
圓中的數有什么特點?正方形中的數有什么特點?
圓中的數都是偶數,正方形中的數都是奇數
試一試:(投影)
三、鞏固練習(投影出示習題)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
1、課本第17頁“試一試”的題目。
2、優化作業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組合作研究出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 奇數
2、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變化過程,在活動重視學生體驗探究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小游戲使學生體會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數學規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實踐報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本單元最后一個專題活動——數的奇偶性,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過整數的認識,整數的四則運算,在本單元中又認識了倍數和因數,能被2、3、5整除數的特征,奇數和偶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這一單元的概念較多,前后聯系又很緊密,自然會影響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這一專題探究活動顯得十分重要,它既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與方法的機會,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實現互補互助,提高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能在探究活動中觀察、研究、討論、驗證,滲透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試探—驗證”,在這一訓練過程中反復強調數字檢驗的重要性,做到大膽猜想,科學論證,使通過活動大多數小組通過集體的努力,得出“偶數+偶數=偶數”的結論。
四、教學設計
㈠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教學
師:我們前面研究了自然數的特性,認識了奇數和偶數。(出示:1,2,409,89,24,362,10389)在這些數中,哪些是奇數哪些是偶數?
師:你是怎么判斷的?
師:下面,我們共同做一個關于奇數和偶數的游戲。(板書:奇數和偶數,并出示圓盤指針)。
師:游戲規則是這樣的,轉動指針,停轉后指針指幾,就從下一格起數幾個格,數到哪一格,就得到哪一格的獎品(教師邊說邊演示)。
師:誰想第一個來試一試?
師:在游戲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剛才這幾位同學得到的都是糖,為什么得不到學習用品呢?
師:問題提的真好,有思考價值。為什么他們拿到的獎品都是糖,得不到有實用價值的獎品?真有意思,研究完今天的問題你們就知道了。
(在課題前補充板書:有趣的)
師:下面,我們就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研究有關奇數和偶數在計算中存在的規律。
㈡ 參與實踐活動,歸納規律
師:請每個小組都拿出實驗報告單(學生拿出課前的實驗報告單,見如下)。
師:觀察加法算式中的數,你發現什么?
師:從圖中任意取兩個數相加,你又發現什么?
師:如果任意寫出兩個偶數相加,那么是否能驗證你們發現的規律。
師:剛才,我們通過舉例、觀察討論、驗證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偶數+偶數=偶數。在研究中你們還想研究什么問題或聯想到了什么?
生:奇數+奇數有沒有規律?奇數+偶數呢?
師:請同學們大膽地推想一下,然后再舉例驗證。
師:現在你們知道自己為什么得不到有價值的學習用品了嗎?
生:因為糖所在的位置都是偶數,第一次轉后指針如果指2,從3開始再數2格是4,偶數+偶數=偶數。第一次轉后指針如果只3,從4開始再數3格是6,奇數+奇數=偶數。偶數位置上只有糖,所以我們得不到學習用品。
師:通過研究討論我們都得到什么結論?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 奇數)
㈢ 解釋與應用。
師:我們運用研究、猜想、驗證的方法得到關于奇數和偶數在計算中的規律,下面我們再來試一試。
1、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29+15 368+134262+1025 11387+13110389+2004
2、試一試,填一填。
你發現了什么?在空格內填上適當的數
方格中共有( )個數。這些數中奇數多還是偶數多?
㈢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希望同學們做一個生活中的細心觀察者,發現并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
五、教學反思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課時創設一種學生探索的氛圍,以激發興趣,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根據小學生對實物、色彩、游戲更感興趣的特點。我設計了游戲活動引入教學。在學生試一試時,教師先問:“你想得到什么?”幾個學生試過之后,同學們的學習情緒逐步高漲。這時,學生就會產生一種疑問,教師抓住學生好奇的時機,既充分肯定學生的提問,表揚他們問題提的好,有思考價值,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又提出“為什么他們拿到的獎品都是糖,而得不到有實用價值的獎品呢?”的問題,這一提問適時地把學生引入今天要探究的問題。
2、重視學生活動,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
教師提供探究問題的情境,目的是促進學生形成探究的意識,因此,當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時,我及時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研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觀察、研究、討論、驗證。因為人的思維是不能代替的,所以,學生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才能形成與發展。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4
數的奇偶性(第八課時)
教學內容:數的奇偶性
教學目標: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在活動中發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在活動中體驗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發現奇偶性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什么是奇數?什么是偶數?
2、判斷下面的數是奇數還是偶數,并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45 48 234 564 98 109
二、新知
活動1:利用數的奇偶性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利用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規律,教師適當進行“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
試一試:
本題是讓學生應用上述活動中解決問題的策略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最后的結果是:翻動10次,杯口朝上;翻動19次,杯口朝下。解決問題后,讓學生以“硬幣”為題材,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開展游戲活動。
活動
2、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讓學生觀觀察下面兩組數,各有什么特點?
(1)80 12 20 6 18 34 16 52 (2)11 21 37 87 101 25 3 49
試一試
偶數加偶數 奇數加奇數 偶數加奇數
判斷:讓學生交流判斷的思路
三、總結
例子: 結論:
12 + 34 = 48 偶數+偶數=偶數
11 + 37 =48 奇數+奇數=偶數
12 + 11 =23 奇數+偶數=奇數
四、作業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