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 第3課時(通用5篇)
統計 第3課時 篇1
第十單元 統計 第5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4~115頁,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與整理,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復式統計表及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對所學知識加以疏理,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應用,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根據數據正確制表、制圖的能力,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判斷,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整理
1、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小組內說一說,再給大家聽聽。
2、小組討論: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各有哪些特點?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時要主意什么?匯報并補充。
3、在實際調查中,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時以及解答問題時,你有什么好的經驗,說給大家聽聽。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第1題。(1)從這組數據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能根據這些信息完成統計表嗎?獨立完成,展示作業,集體評價。(2)你是怎樣計算“合計數”與“總計數”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用不用的方法計算還可以起到什么作用?(3)從上面的統計表中,你了解到什么?(4)完成求“人均耕地面積”的計算。什么是“人均耕地面積”?應該怎樣求“人均耕地面積”呢?計算時可以簡便嗎?根據什么?獨立完成計算,集體核對。(5)閱讀“你知道嗎”。讀完后有什么感想?
2、完成第2題。(1)觀察統計圖。這里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我們前面認識的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直條的具體畫法是可以變化的。(2)獨立完成填表。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說說看了表中數據有什么體會?3、完成第3題。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你能說說兩只籃球隊的比賽情況嗎?獨立完成制圖,展示作業,集體評價。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你能再說說兩只籃球隊的比賽情況嗎?先在小組中說一說。看出了什么?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復式統計表比較又有什么特點呢?
三、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復習和練習,誰來說說在填寫和制作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時,你覺得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注意的?
統計 第3課時 篇2
第十單元 統計 第1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5~106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教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媒體: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教科書第105頁例1的場景圖。
2、這是青云小學五年級四個興趣小組的活動情況,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3、你能把這四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填在下面的統計表中嗎?學生各自填寫,提醒學生注意核對數據。
4、哪個組的男生最多?哪個組的女生最少?指出:這里的每張統計表都只是反映一個興趣小組的男、女生人數,如果要對不同小組的男、女生人數進行比較,就顯得不太方便。所以,人們就想到把這些簡單統計表合并成一張統計表。(出示例題中的復式統計表)
二、教學新課認識復式統計表
1、先認真觀察這張表,再想一想,表中各個欄目各是什么意思?
2、學生觀察、交流:(指航模小組男生格)你知道這一格該填哪個數嗎?(指航模小組女生格)這一格又該填哪個數?(指航模小組合計格)這一格呢?(分別指男、女生總計格)這兩格分別應該怎樣填?
3、 “表頭”被分成了幾個部分?“性別”代表的是哪幾個欄目?“組別”代表的是哪幾個欄目?表中所填的數據都叫-?(人數)
4、現在請同學們把剛才幾張單式統計表中數據合在這張統計表中。會不會?學生嘗試填寫,指名板演。
5、指總計格)誰來說說“總計”是怎樣算出來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6、從現在的這張統計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7、你覺得這張統計表與剛才的幾張統計表比較,有那些特點?
8、小結:剛才的每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一個小組的男、女生人數;用剛才的統計表不便于比較不同小組的人數,這張統計表不僅便于比較各組人數,而且能看出四個小組的整體情況。如果把剛才的幾張統計表叫做“單式統計表”,你覺得這張統計表該叫什么名稱?學生討論后揭題。(板書課題)提醒學生進一步核實復式統計表中的數據,并寫上填表日期。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說說題目提供的是什么數據,介紹一些與這些數據有關的事。把上面的數據填寫在統計表里。你能分別說說金牌合計數、銀牌合計數、銅牌合計數以及總計數嗎?“總計”是怎樣算出來的?還有不同算法嗎?從上面的統計表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
2、完成練習二十第1題。(1)簡單介紹“農村固定電話”“城市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含義。(2)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合計數”和“總計數”。(3)討論教材提出的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分別解答。(4)指導學生分小組調查小組里同學家中擁有的電話數量。(5)組織交流,指導學生記錄各小組收集的數據,并完成統計表。
3、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第2題。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為什么這張表中沒有“合計”欄與“總計”欄?從張表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統計表?你知道復式統計表有哪些特點?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課外延伸
1、課前了解學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
2、調查本小組同學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情況。
3、調查自己所在年級的三個班在田徑運動會上的得分情況。
統計 第3課時 篇3
第十單元 統計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0頁,例2、試一試、練一練。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完成相應的復式條形統計圖。提高學生根據圖中數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
2、出示教科書第110頁例2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知道這屬于什么統計圖嗎?(條形統計圖)和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比有什么不同的?(有兩種不同顏色的直條)3、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復式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觀察統計圖,說一說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小組內互相說。
2、淡藍色直條表示哪個城市的氣溫?深藍色呢?你還知道些什么?
3、指出:這幅復式條形統計圖可以同時反映兩個城市XX年各季度的平均氣溫,而且便于比較這兩個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氣溫。
4、你能根據這幅統計圖的內容,填寫出這張統計表嗎?獨立填寫統計表,小組內交流。
5、匯報填寫結果,并回答問題。
6、通過把統計圖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你又有了些什么發現呢?你對復式條形統計圖還有哪些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7、你認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在哪里呢?(不僅反映數量的多少,還能反映數量多少的變化情況)
8、出示試一試。
9、從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嗎?在統計圖中怎樣區別五、六年級呢?(看標注,用不同顏色的直條)
10、五、六年級的電腦組分別有多少人?18人、25人分別標在哪里呢?學生指出。
11、五年級書法組10人,要畫到哪里呢?誰來指一指?會制了嗎?試試看。
12、獨立完成制圖,小組內交流。
13、展示作業,匯報制作的方法,集體評價。你還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學的嗎?14、指出:不僅要畫得美觀、更要畫得準確。要注意不要忘了在直條上標出數據。15、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與剛才的統計表比較,復式統計圖的優點在哪里呢?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練一練。
2、你怎樣理解“污染指數”的意思?
3、觀察統計圖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氣質量的情況,說一說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數各是多少?
4、你認為哪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好一些?說說你的理由。
5、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知道了復式條形統計圖有哪些特點?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在生活中做哪些地方會用到復式條形統計圖呢?
統計 第3課時 篇4
第十單元 統計 第2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8~109頁,練習二十第3、4、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進一步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青云小學去年第四季度水、電費交納情況如下:
十月份:水費360元,電費940元;
十一月份:水費345元,電費1020元;
十二月份:水費350元,電費108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完成統計表。
合計 水費 電費
總計
十月份
十一月份
十二月份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從統計表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們已經學習了復式統計表,今天我們就運用掌握的復式統計表的知識來整理和分析一些實際問題。
二、鞏固訓練
1、完成練習二十第3題。
(1)匯報課前調查情況。
(2)根據調查情況完成統計表。
在小組中合作完成。
(3)交流:從統計表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完成練習二十第4題。
(1)在小組內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
(2)小組合作完成數據的填寫。
(3)展示作業,集體評價。
(4)從統計表中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3、完成練習二十第5題。
(1)小組內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
(2)小組合作完成統計表的填寫。
(3)展示作業,集體評價。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進行了復式統計表的鞏固練習,大家說說復式統計表的有什么優點?
統計 第3課時 篇5
第十單元 統計 第6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6~117頁,練習與應用第4題,探索與實踐第1、6題。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與應用,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運用統計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2、通過探索與實踐,使學生體會統計的廣泛應用價值,感受數學與其它學科的聯系,感受學習數學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通過評價與反思,使學生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行成。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練習與應用
1、出示第4題。
2、用什么方法調查?
3、提出要求:(1)每人只能選擇一個喜歡的電視節目。(2)在調查中每位同學都要做好記錄。
4、學生獨立完成,展示作業,集體評價。
5、在小組中看圖提出問題,互相解答。
二、探索與實踐
1、完成第5題。提出要求:(1)應按題目要求的時間及時測量蒜葉的長度。(2)每個蒜頭長出蒜葉可能不只一片,測量時應該測量最長的那片。(3)以“厘米”為單位測量,測量結果應精確到十分位。
2、完成第6題。分組開展活動。提出要求:先在正方形的六個面分別寫上“1”“2”“3”;再輪流再桌子上拋20次。其余同學幫助記錄,最后分別進行整理,獨立完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四人拋正方形木塊的結果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哪個數朝上的次數最多?哪個數朝上的次數最少?討論: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評價與反思了解各項評價指標的意思,在小組中自我評價及同學互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