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加法和減法(精選13篇)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1
教學內容:p.47、48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教學準備:在黑板上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知:
1、課前在黑板上板書:
鋼筆8元
筆記本3元4角
講義夾4元7角5分
水筆2元6角5分
問:我們平時說價錢習慣說成幾元幾角幾分。現在請你把它們改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名說一說: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這些小數哪些能化簡?把它化簡成最簡小數。(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樣商品的價錢,請你選擇兩件商品并算出總價。
交流:(可能有的幾種情況)
(1)鋼筆和筆記本一共多少錢?
口答算式和結果,板書:8+3.4=11.4(元)
問:這個“11”哪里來?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補充豎式說算理(略)強調:8是整數,3是整數部分的,要和它對齊。
補充一個整數加法的豎式,說說整數加法在列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特點:右邊對齊。
仔細觀察小數加法:右邊不對齊。
追問:那該對齊什么?(小數點)
補充:把8改寫成8.0,體會小數點對齊。
那你做這樣的題時,會不會把小數點和小數部分的0補出來?
指出:沒必要補,但要注意整數部分和整數部分對齊,小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對齊。
繼續算一算:鋼筆和講義夾的總價,鋼筆和水筆的總價。
(2)講義夾和水筆的總價: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觀察豎式,體會“小數點對齊,就等于相同數位對齊”。
算出結果:7.40
指出:豎式上算出的結果是兩位小數,寫在橫式上的時候要化簡成7.4
(3)筆記本和講義夾的總價:
列豎式計算,再次體會小數點對齊。
小結:今天我們學的小數加法和以前學的整數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滿10進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豎式上正常計算,橫式上要化簡。)
3、看黑板上的信息,問:筆記本比講義夾便宜多少錢?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略)
說說要注意的地方。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完成后交流得數。
注意最后題,豎式上的計算結果是3.00,如果有橫式,只要寫成3
2、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再訂正。
第1題,小數點沒對齊。第2題,得數的小數點沒點上。第3題,只寫了小數部分,整數部分要寫0。
3、口算第50頁的第1題。
指名讀得數,注意能化簡的要化簡。
4、完成第50頁的第3題。
看線段圖,說說圖意。看線段圖分別提出加法、減法算的問題。再算一算。
三、檢查預習作業。
四、學生作業:第2題
課后小記:
由于沒有掛圖,我就直接把情景圖上的條件寫在黑板上。通過改寫成兩位小數、化簡小數,讓學生復習前面的知識,這些也是今天學習的基礎。在學生提問題的時候,兩個班的同學都先提了整數加小數的計算。基于情景圖,學生都能正確算出結果。與此相對照的預習作業中,就出現了5+3.9=4.4,10.6-8=9.8。說明這個問題還是很值得講解的。
在與整數加法豎式的對比時,有學生指出:整數加法是右邊對齊,而小數加法是左邊對齊(就8+3.4而言)我又補充了80+3.4做對比,使學生認識到了關鍵要看小數點是否對齊。
練習八的提問題,我要求先提加法算的問題,再提減法算的問題。有學生在提減法問題的時候說:小華家到少年宮比小冬家到少年宮遠多少千米?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學生考慮問題還不夠周全。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2
第 1 課 時教學內容小數加法和減法(1)教 學 目 標 1.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法和減法的意義,初步理解和學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認識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系。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和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教學重點及難 點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學活動過程教學再設計一、復習鋪墊1.學生練習。73+157 350-802.指出:在整數加、減法里,相同計數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所以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減。 (板書:相同計數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3.口答:(1)2元3角加4元5角是幾元幾角?(2)2角5分減1角2分是多少?追問:2元加3角等于多少?如果等于5元對嗎?為什么?4元減3角等于1元對嗎?為什么?二、教學新課1.引入新課。2.教學例1。(1)出示例1的圖和題,讀題。提問:這道題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算式?(2)教學小數加法計算。2.58加3.15要怎樣算呢,我們可以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為單位的整數來算。想一想,2.58元是多少分?(板書:258)3.15元呢?(板書:315)在列豎式計算時,要分對分、角對角、元對元相加。(板書:元 角 分,并板書加號和橫線)接下來要怎樣算?(完成豎式計算)結果一共用去多少分?是多少元?提問:按照加減計算的基本原理,根據剛才相加時“元、角、分”對齊的方法,直接用小數相加,豎式要怎樣列?相同數位對齊,只要把小數里的什么對齊?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覺得小數加法的關鍵是什么?3.做“練一練”第1題。4.教學例2。(1)出示例2,讀題。提問:這道題與例1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是已知怎樣的數,求哪一個數? 與例1相比,例2是已知圓珠筆和筆記本錢數的和,以及筆記本的錢數,求圓珠筆的錢數,也就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要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算式?(板書算式) 算式5.73減3.15表示已知怎樣的數,要求什么數? (2)教學小數減法計算。想一想,你能把小數5.73元減3.15元改寫成“分”為單位的整數計算嗎?怎樣列豎式?(板書:略)請大家一起算出得數。(完成豎式計算)提問:算出的結果是多少分?是多少元?這里的計算說明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直接用小數相減的豎式要怎樣列?(板書豎式)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算出得數。(板書完成豎式計算)提問:結果應該多少元?小數點要怎樣點?在橫式上寫得數并板書答案。追問:誰能根據例2說——說,小數減法要怎樣算?你覺得小數減法的關鍵也是什么? (3)提問: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結果的小數點要怎樣點? 小結: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一樣,都是把相同數位對齊,在小數減法里就是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一作十再減;最后要對齊橫線上的/j、數點,在得數里點上小數點。5.做“練一練”第2題。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小數減法要怎樣算。6.完成“試一試”。讓學生看“試一試”兩道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提問:這兩題與前面計算的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認為得數小數部分末尾的0可以怎樣處理?為什么?說明:在小數計算的得數里,如果小數部分末尾有。時,一般可以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把。去掉,將小數化簡。7.做“練一練”第3題。三、鞏固練習1.做練習二第1、2題。2.口算下面各題。追問:你認為小數加、減口算時。特別重要的是要注意什么?四、課堂小結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計算小數加減法的關鍵是什么?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五、布置作業課堂作業:練習二第3、5題。家庭作業:練習二第4題。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3
教學內容四 第一課時 小數加法和減法(p47—48例1、試一試,練一練 p50/1、2、3)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通過自我探究、討論交流,讓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3、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樂趣。重點難點重點: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難點: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學準備教具:教學光盤教學過程教學環節過程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知 二、 自主探索 發現方法 通過創設一個問題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學習的氛圍,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通過讓學生嘗試練習,在討論交流中掌握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再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提問和試一試練一練,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聯系,使得知識系統化,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1、出示情境圖景通過觀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師:你能根據剛才觀察到的信息提出些數學問題嗎?教師根據學生提的問題進行整理,板書: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根據上面的算式,你能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嗎?2、揭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1、嘗試練習:師: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呢?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呢?師: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如果出現有錯誤的題型,讓學生說說錯在哪?為什么?正確的計算為什么要這么計算) 2、師:通過剛才的嘗試練習,你認為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我們是怎樣來計算的的呢?得出結論:小數點對齊,才能保證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3、試一試提醒學生計算結果要化簡。4、師: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些什么?5、練一練p48/1、2 1、學生觀察后口答 學生相互說后集體交流 學生根據整理后的問題說出算式 學生回答:算式中都有小數 學生口答 1、學生分組嘗試練習兩個算式(女生做加法,男生做減法),然后上黑板板演,再相互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是怎么想的,最后集體交流訂正 2、學生相互說后集體交流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板演交流訂正 4、獨立思考后集體交流 5學生獨立解答后集體交流即使只有三四人預習,學生在獨立計算4.75+3.4時也沒有人出現末尾對齊的豎式。倒是在比較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時,鄒晨風同學說到了“整數加減法是末尾對齊,而小數加減法末尾不一定對齊。”于是,我把教科書例14.75+3.4末尾對齊的豎式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說說這樣加會出現什么問題?同學們在我的引導下發現,數位不對齊,相加時計數單位就不相同,所以無法加——這樣就自然決定這種列式的錯誤性,突出了數位對齊的重要性。如果學生不說出第二種錯誤的列式,我也不一定在新授環節探討這個問題。由于學生已經有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和知識,加上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和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的實質是相同的,所以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的認知障礙基本沒有,所以我主觀上是新授部分盡可能用時少:得出法則,明確注意點,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練習。學生在做第50頁口算時,出現了三種錯誤:數位沒對齊,如6+3.4=4;加法做減法,減法做加法,如0.82-0.42=1024;第三個問題是計算結果沒有化簡。第一個問題在列豎式計算時不可能出現,在口算時經常會出現;加減法混淆也是以前的常見錯誤;第三個問題只有一個人。學生的上述錯誤只能在練習中自我改正,教師的講解已經是多余的了。總之,今天這節課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三、深化認識 實踐運用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1、p50/1 口算下面各題 3、看圖理解題意,并能根據問題列出算式進行解答 1、學生獨立口算后集體交流 學生學生看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解答,再集體交流。 四、總結作業對知識整理、鞏固。突出本課的重點。談話交流: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小數的計算方法) 作業:補充習題思考后全班交流。學生獨立完成。 板書設計 小數加法和減法 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 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4.75+3.4= 4.75-3.4=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4
【目標分解】
一、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時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二、本單元的分課時目標有哪些?
本單元共有6課時,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鞏固小數加減法的法則,加減法關系并掌握小數加減法應用題。
2、提高解題能力。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法混合運算。
(2)在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第四課時
教學要求:
1、在學習掌握小數加減法基礎上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2、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第五課時
教學要求:
1.鞏固小數的簡算,并能判斷哪些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2.培養學生進行簡算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進行簡算的能力。
第六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法則和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正確進行運算.
2.能夠對一些能簡算的題簡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靈活解題能力.
【內容解讀】
三、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前后聯系:
已學過的相關內容
整數的加法和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后繼學習的相關內容
小數乘除法
四、本單元的例1、例2的教學重點是什么?
例1、例2,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豎式寫法,經歷計算的全過程,同時經過合作交流,共同總結筆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數位對齊就是小數點對齊的道理,知道當計算結果的末位有0時,應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省略0不寫,是結果形式達到最簡。
四、練習十六第1題的編寫意圖是什么?該怎樣把握題目的教學要求?
練習十六第1題,是小數口算練習,它綜合了兩方面的知識: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口算和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算理。學生結果出錯,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粗枝大葉、計算不專心造成的,二是由于100以內的口算不過關或算理不清楚造成的。這時,應及時幫助學生查找其中原因及時糾正錯誤。
【教學提醒】
五、怎樣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安排?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計算重點、難點都集中在小數點的處理問題上,計算結果都要考慮是否要運用小數的基本性質使之變成最簡。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數加減法放在同一例題中進行。這樣能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小數加減的良好認知結構。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5
【目標分解】
一、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時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二、 本單元的分課時目標有哪些?
本單元共有6課時,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2、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 培養學生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 鞏固小數加減法的法則,加減法關系并掌握小數加減法應用題。
2、 提高解題能力。
3、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法混合運算。
(2)在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第四課時
教學要求:
1、 在學習掌握小數加減法基礎上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2、 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3、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第五課時
教學要求:
1.鞏固小數的簡算,并能判斷哪些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2.培養學生進行簡算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進行簡算的能力。
第六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法則和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正確進行運算.
2.能夠對一些能簡算的題簡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靈活解題能力.
【內容解讀】
三、 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前后聯系:
已學過的相關內容
整數的加法和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后繼學習的相關內容
小數乘除法
四、本單元的例1、例2的教學重點是什么?
例1、例2,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豎式寫法,經歷計算的全過程,同時經過合作交流,共同總結筆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數位對齊就是小數點對齊的道理,知道當計算結果的末位有0時,應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省略0不寫,是結果形式達到最簡。
四、 練習十六第1題的編寫意圖是什么?該怎樣把握題目的教學要求?
練習十六第1題,是小數口算練習,它綜合了兩方面的知識: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口算和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算理。學生結果出錯,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粗枝大葉、計算不專心造成的,二是由于100以內的口算不過關或算理不清楚造成的。這時,應及時幫助學生查找其中原因及時糾正錯誤。
【教學提醒】
五、 怎樣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安排?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計算重點、難點都集中在小數點的處理問題上,計算結果都要考慮是否要運用小數的基本性質使之變成最簡。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數加減法放在同一例題中進行。這樣能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小數加減的良好認知結構。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6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 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內容
自己復習上節課所學習內容47頁的例1和48頁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題: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中的信息說說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問題,再讓學生根據問題合理選擇信息并列式計算。
3、用豎式計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個同學選做兩題,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確率,做得全對的同學予以鼓勵。
4、練習八的第3題
可以結合線段圖讓學生說說對前3個問題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還可以自己補充問題:問學生你還想到了什么?
1、“小小診所”:練習八的第4題
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你能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嗎?
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2、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八的第六題,讓學生從問題出發去思考該用什么方法去做。
練習八的第九題,解決前三個問題后,還可以結合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這一天中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問題,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練習八的第十題: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并要求說說每題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練習八的思考題
可以先根據“5.1減去一個兩位小數得2.76”,算出作為減數的兩個小數應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
教后記
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7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課時,本課第1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1、通過“逛超市”,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2、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重點難點: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 導入1、創設情境:超市購物出示幾件物品的標價鋼筆、筆記本、講義夾、記號筆、書包、鉛筆盒、美工刀、………;2、根據自己的需要挑其中兩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先列出算式。二 新授1、你會用豎式計算嗎?先把豎式寫下來,列舉部分同學的豎式你們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讓學生試著計算一下還是剛才的幾位同學上去板演。逐個點評,糾正計算中的一些問題。2、小結加法的計算法則。3、同桌的兩人比較一下,誰用的錢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豎式你會計算嗎?要注意些什么?試著計算出來,并投影一些同學的計算。逐個點評,表揚做得較好的同學。4、小結減法的計算法則。5、歸納小結比較整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比整數加減法更需注意的地方:都要數位對齊,都要從低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最后在得數里還要點上并對齊小數點。三 練習1、你們同桌兩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計算結果。2、你買的兩樣東西價錢一樣嗎?哪種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寫出來。3、誰最會花錢,花了多少?誰用得最教 和 學 的 過 程教 師 活 動少?他們倆相差多少元?4、每個同學如果都有10元錢,售貨員還應找回你多少元?5、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讓學生先說計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幾位學生上去板演,集體訂正。6、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你能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嗎?學生練習,集體訂正。7、做49頁試一試題目讓學生觀察與例2中的計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啟發學生利用例2的計算經驗先獨立完成這里的計算,再學習小組內交流。8、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1題四個小組各做一題,比一比哪一小組的正確率高。四 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自己學得怎么樣?五 課堂作業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8
一、說課標《新課標》指出,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地應用。同時還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通過探索思考,比較歸納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創設了與學生相距最近、學生最感興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的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的主體情境。讓學生更加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二、說教材
【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7頁—第48頁。
【教材分析】
為了配合本節課的主體情境迎接奧運,我把教材適當調整,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發現并提出有關小數加、減計算的數學問題,產生新的計算要求。例題首先讓學生探索兩位小數加一位小數的筆算方法,讓學生嘗試計算兩位小數減一位小數。“試一試”讓學生繼續解決例題創設的情境中的其他一些加、減計算問題,并突出計算結果的化簡。最后通過對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比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逐步提高計算能力,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練習主要用來鞏固所學習的小數加、減計算方法,并用以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因此,據本節課的地位及要求確立了以下的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和學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認識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系,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學習樂趣,總結學習方法,學生從而達到愿學、樂學、會學、善學的境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引導學生全情投入,滲透愛國教育,教育學生從小積極強身健體。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注意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和計算法則。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2、學生準備:
三、說教法與學法特色
抓住“迎接奧運”這一個主題,創設情境,以情導航,引導學生參與計算、探究、討論等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采用了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促進了他們的反思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說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發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學會自學探究,并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在學法指導上,我采取遷移、點撥、滲透、對比、反饋等多種指導方法,突出 “四讓”的特色:
(1)問題讓學生提出;(2)算理讓學生發現
(3)疑難讓學生研討;(4)評價讓學生參與。
以上的“四讓”,既符合了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也體現了自主探究課堂教學的特色。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根據以上的理念,結合本課的特點,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二)探究比較,掌握算理;
(三)加深情感,鞏固提高; (四)拓展思維,課后延伸。
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錄像,教師激情引入:2008北京奧運會申奧成功時中國人民歡騰喜悅的畫面。
“同學們,在2001年的7月13日22:15分,我國取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申辦資格,當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當全世界的中國人為之歡騰流淚的時候,作為一名中國人你們激動嗎……”
引導學生圍繞“奧運”充分抒發自己的所見所感。(這里預計課堂的氣氛會熱烈起來。)
2、作為中國小主人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我國承辦2008奧運會的一些情況介紹給來我國參觀旅游的外國同學,(出示幾位外國同學的圖片和一些奧運活動圖片。)重點介紹2008奧運會的吉祥物代表奧運五環也代表北京歡迎你的福娃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今天,就請大家做導游帶領外國同學一起去游覽福娃樂園。
(多媒體出示)先到第一站“貝貝園”。里面設有北京2008年奧運會特許商品零售店。出示一些特許商品價格:福娃提花方巾8元,學生熒光筆3.4元,掛繩十色圓珠筆4.75元,福娃頭飾2.65元等。你能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一些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下面的問題及相應的算式:
(1)掛繩十色圓珠筆和學生熒光筆一共用了多少元?4。75 + 3.4
(2)掛繩十色圓珠筆比學生熒光筆多多少元?4。75 - 3.4
(3)掛繩十色圓珠筆和福娃頭飾一共多少元?4.75 + 2.65
根據上面的算式,你能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嗎?(算式中都有小數)怎樣來進行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迎接2008奧運會情境的設計,不僅培養了學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愛國情感,滲透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為開展本課學習奠定了基礎。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9
片斷一。
教師課前安排學生到附近的超市購物,并把購物小票帶到課堂。
師:你購買哪些物品?從購物小票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
教師展示生a的購物小票:從這張購物小票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邳州市新華書店中心門市部
2003.04.08日0402臺收款小票
書名 數量 零售價 金額
校園英語 1 19.8 19.8
腦筋急轉彎 1 4.96 4.96
小計: 24.76
交款: 50
找錢: 25.24
歡迎惠顧邳州市新華書店中心門市部!
聯系電話:0516-5659481
生1:我想計算一本《校園英語》和一本《腦筋急轉彎》的價錢是不是與計算機算出的價錢相等?
生2:一本《校園英語》比一本《腦筋急轉彎》貴多少錢?
生3:我想幫助生a驗算阿姨找的錢對不對?
隨著學生的提問、回答,黑板上出現:
19.8+4.96
19.8-4.96
50-24.76
片斷二。
師:列了這么多算式,該怎樣計算呢?自己選擇一道試試好嗎?
學生立刻行動起來。
師:你是怎樣計算的,介紹給大家好嗎?
生1:我選擇第1題,先把19.8元和4.96元寫成“分”作單位,然后根據整數加法計算,結果是2476分,也就是24.76元。
1980
+ 496
2476
師:能聯系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有數學頭腦!
生2:我也選擇第1題,19.8元就是19元8角,4.96元就是4元9角6分,把相同單位對齊著相加,結果是24元7角6分,即24.76元。
19元8角
+ 4元9角6分
24元7角6分
生3:我選擇第2題。列豎式時,先把小數點對齊,然后按照整數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最后對齊著上面的小數點在差里點上小數點。
19.8
- 4.96
14.84
師:差的末尾為什么是4而不是6?
生3: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在19.8的末尾添一個“0”(邊說邊在豎式上添寫),0減6不夠減,從十分位退1當作10,10減6得4。
師:你從哪里知道可以這樣算的?
生3:我從課外書上學到的。
師:你好聰明!列豎式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呢?
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生1:相同單位的數才好相加減。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單位對齊,即元與元對齊,角與角對齊,分與分對齊。
生2:我們已經知道,計算整數加減法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小數包括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只要小數點對齊,不論是整數部分,還是小數部分,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單位相同,對齊的兩個數就可以相加減了。
生3: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加減。根據小數數位順序表,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相同數位的計數單位也相同。
師:同學們能采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思考很有見地。剛才大家靠自己的智慧發現計算小數加減法的不同方法,請選擇你喜歡的算法計算另外兩道算式。(學生都選擇第3種算法)
師:請同學們總結一下,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哪些?
片斷三。
師:生活中很多場合用到小數加減法。三家文具商店的三角尺、量角器和圓規價格如下表:
新華文具店 利民文具店 興盛文具店
三角尺 1.32 1.65 1.40
量角器 0.90 1.05 0.78
圓規 4.95 4.60 5.25
大亮和民生分別帶6.8元和8元買這三種文具,你能替他們設計購買方案嗎?
三、實踐反思。
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鑲嵌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并有效地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梁。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不僅完成了對學習對象的建構,而且體會了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真諦。
選中現實素材,激發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最感興趣。課前的購物實踐活動,使學生真實地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學習材料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由此激活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要求。在設計“購買文具方案”的活動中,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感覺到自己在生活里成長、提高,從而更加親近數學。
調動生活經驗,建構數學模型。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以自己經驗為基礎的一種認識過程,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了讓學生在一個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教師充分挖掘“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眾多的生活實例中選取“購物”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并通過創造性的勞動恰到好處地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糅合在一起。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購物小票,提出數學問題,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的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學生調動“購物付款”的經驗,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面對“列豎式為什么要對齊小數點”,教師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富有個性化地理解和表達問題,自主地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要點,在學習者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
解決生活問題,培養數學意識。 教師通過讓學生設計購買文具方案,將獲取知識與學會策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編輯”生活內容。盡管教師把生活情境拿到課堂上,學生把它當作一道題去做,但是,當學生一旦走進生活,就容易將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容易用數學的視覺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思維研究生活,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和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體驗生活的意義,享受生活的樂趣,創造生活的輝煌。
上面的教學啟示我們,數學課堂中結合新知識的學習溝通數學教育與生活世界的聯系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
1、 “教”的層面: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
學習內容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小學數學具有現實的性質,數學來自于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再運用到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去,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小學數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要把兒童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文化,挖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富有時代氣息的材料,以補充、替換課本中的例題或習題,讓學生在一個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
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處處強調回歸生活,造成牽強附會,以至于一些教學情境簡單化和庸俗化。雖然每一個數學概念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但是這個“原型”并不一定是學生的生活現實。因此,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不是所有數學知識的教學都必須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活背景。即使是應用題教學,其中的應用題也只能是實際問題的模擬,畢竟不是實際問題。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數學是對生活的提煉和對生活的超越。生活情境往往是復雜的,以此作為教學對象時,教師必須對此作適當的教學化處理,這樣才能適合于學生。
2、“學”的層面:用現實的方法學習數學。
強調數學教育與生活世界的聯系,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內容的置換。內容的置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借助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材料幫助學生在身邊的事情中發現數學,通過身邊的事情學習數學,把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從而實現數學與生活在更高層次上的整合。即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的過程。數學知識生活化是指數學知識向生活世界回歸,將數學知識的獲得過程賦予一定的生活意義。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并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理解新知、建構新知,最終讓生活世界中的經驗(“個性化數學知識”、“日常數學知識”)得以提升,成為“數學”(“人類性的數學知識”、“學校性的數學知識”)。生活世界數學化是指運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解釋或解決種種具體現象和問題的過程。學生生活于火熱的現實世界,他的學習應該和他的生活世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育不能讓學生遠離現實世界成為一個知識的“囊袋”,而應有效地促進學生與世界的交往。“生活化”與“數學化”是數學教育與生活世界聯系的兩個側面。“生活化”是基礎,它幫助我們理解抽象的數學;“數學化”是目標,它幫助我們認識生活世界、解決生活世界中的若干問題。教學中我們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通過“生活化”實現“數學化”。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10
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小數減法 教學內容:第48、49頁的例2,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4~6題。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小數減法。2、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3、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重點: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索當被減數小數部分的位數少于減數時的處理方法。教學準備:教學光盤教學過程:一、復習:口算8+1.4,讀,說說正確的計算方法。補充豎式學生說說(略)指出:小數點對齊后相加。二、學習新知:
1、課件演示書本上四種文具用品單價。 問:昨天我們利用這些信息,學會了小數的加法和簡單的小數減法。說說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后加減,化簡)舉例較簡單的減法:(1)4.75-2.65;(2)4.75-3.4分別用豎式算出上面的減法,并比較不同:第2小題小數部分缺一個數位,可以補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減,直接移下來。2、繼續看4件商品的單價,提出較難計算的小數減法問題。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列式并板書:8-4.75豎式(略)。指豎式問:這題在計算時有什么困難?怎么解決?(引導:被減數小數部分沒有,要補0,變成8.00后算。8.00-4.75時,可以先不考慮小數點,當成是整數減法來算……)3、驗算:這題比較難,我們還可以用小數加法來驗算。補充加法驗算的豎式。規范其書寫格式。4、與“4.75-3.4”的豎式比較:為什么兩題都出現了小數部分有缺位情況,一題可以直接算,另一題卻要補0后再算?(指出:被減數有空位要補0,減數有空位可以不補0。)5、學生練習另幾題較難的減法計算(做在書上)指名板書。講評。3.4-2.65 8-2.65三、鞏固練習:1、完成練一練:(1)第1題,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結果。(2)第3題,讀出上的新,并依次回答兩個問題。交流解法。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答嗎?2、完成練習八的部分題目:(1)第4題,強調做這類題的要求:對的要打“√”,不能空著;錯的打“×”,然后在旁邊空的地方訂正。再分別找出錯在哪里,再改正。(2)第6題。讀題后,學生把算式寫在書上,再交流。四、布置作業:第49第2題,p.50第5題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11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把數學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購物素材,引導學生從現實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問題,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知、體驗位數相同小數加、減法,主動建構新的計算方法,體會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獨立探求數學知識的能力。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相關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例題以購物問題呈現,貨幣寫成以“元”為單位時,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
(三)、教學難點: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和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不退位)的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四)、新知識點: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五)、德育滲透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六)、授課內容在全冊教材和某單元中所處的地位及作用等內容:
第二單元編排了“小數加減法”這一教學內容學生在這冊教材第一單元剛學習完小數,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而且對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不退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教材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學習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第二層次學習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本課是學習第一層次的第一課時,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即只有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減),和算法(把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把小數點對齊)是學習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關鍵,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
二、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環節
課件出示情境圖,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育學生多看書,看好書,同時說明有很多數學問題,值得研究。
(二)新課環節
這一環節首先引導探索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圖片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能不能用已學過的知識嘗試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嘗試計算、體驗認知的過程。又通過匯報交流,初步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1)呈現信息,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課外書的價格。
《童話故事》:6.62元 《科學家的故事》:2.75元
師問學生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讓學生提問。
教師篩選(出示)問題,師:我們來解決“買這兩本書一共多少元?”
【設計意圖】教師創設課外書價格的情境,貼切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自主提問,根據學生編出的問題,教師及時捕捉問題,引出小數的加減法。這樣靈活地使用教材、同時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數加法:
學生比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計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發現方法。
①自主嘗試。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想想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再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組內(或與同桌)交流。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這是個預設性的的問題,學生能通過以往的學習,來尋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筆算……引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匯報交流。
A、估算這兩本書總價是多少元?對有估算意識的學生及時表揚還要抓住機會是加強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豎式計算6.62+2.75=9.37(元)
多數學生會選擇用豎式計算,一名學生匯報,師板書。
通過學生口述計算方法,抓住時機追問,(問:寫豎式時怎樣對位?為什么要這樣對位?為什么把小數點對齊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從而解決課的重難點,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小數點對齊了,就是把相同的數位對齊了,相同數位上的數可以相加。
口述完畢一起觀察整個豎式過程:再完整敘述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抓住三點:①小數點對齊②最低位加起③滿十向前進一
●小數減法:解決問題 “《童話故事》比《科學家的故事》貴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豎式計算?學生獨立做。師巡視、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讓學生仿照加法算理進行敘述,并加以比較總結。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知識作鋪墊,就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3)引導總結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引導概括出: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也就是要把小數點對齊。
(4)看書36頁 讀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三)拓展練習:
1.用豎式計算 4.37+2.93 7.54+6.84
【設計意圖】練習的目的是鞏固算法,同時暴露新的認知沖突,計算結果末尾有“0”,正確處理“0”的問題。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小數的性質,正確認識和掌握計算結果末尾有“0”的時候要化簡,即劃掉末尾的“0”的問題。
2.解決實際問題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解決身邊的問題,體會新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解決問題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掌握新的本領。
(四)、課堂小結:
分為兩部分,先看書36頁,整理所學知識;再由學生談收獲、談體會。歸納總結是否達到知識情感的預定目標。
(五)、作業設計:37頁2題
(六)、板書設計:略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12
一 教學內容:
教材100頁例3
二教學目標:
1.掌握三個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的計算.
2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獲得新知之間的聯系.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思想.
三 重難點:
1.掌握運算順序.
2.正確進行計算
四教具準備:
投影儀
五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口算
0.78+0.065.2+0.48 0.8+0.4
1-0.27 3.8+6.4 1.25+0.75
10.5-6.5 9.8+0.2 1+2.7
2.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4834-(395+988) 165+807+994
(二)教學實施
1.出示主題圖
2.自瀆題意 (小組交流)
3.觀圖后 提出問題
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4.集體交流解法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
5.師生互動:
師板書: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345.1(千米)
6.驗證:
敘述各自的檢驗方法,可用逆運算的方法,也可用計算器對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
(三)鞏固新知
1.判斷下列計算題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請改正
(1)39.9+(20.1-1054) (2)(3.74+12.6)+268-43.2
=3.99+18.56 =16.34+224.8
=22.55 =241.14
(四)課堂小結
小數混合運算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是否相同?(學生答)
師強調:小數加減法計算時要對齊數位,養成做完后檢驗的好習慣.
(五)板書設計:
例3: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345.1(千米)
答:運動員還要騎345.1千米
小數加法和減法 篇13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七單元的《小數加法和減法》。第106頁至107頁。
一、說教材
本節課主要通過在簡單的情景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的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加減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在今后的生活及學習中有廣泛的運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后學習和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以及本節課的地位和要求,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小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自我研究、討論交流,讓學生進一步加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樂趣。
依據課程標準和數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和計算法則。
本節課的教學關鍵是:利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算理。
三、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是一堂計算教學課,我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他們的知識現狀采用了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發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并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2、探索新知,發現方法。
3、深化認識,實踐應用。
4、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5分鐘)
1、首先出示復習題,讓三人板演,全班齊練,集體訂正。老師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怎么算的。接著問:誰能說一說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 引入新課
以前我們已經學習了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設計理念: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使學生懂得知識的連貫性。)
(二)探索新知,發現方法 (25分鐘)
1、出示例1的情境圖
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據剛才觀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然后根據問題列出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相關問題及相應的算式。
2、再讓學生根據上面的算式,討論交流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數學思想。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在教學例1的小數加法時,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嘗試用豎式計算,然后讓學生在小組里相互說說各自是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
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算法,選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讓全班交流討論,重點討論為什么要小數點對齊列式計算。最終得出結論: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一樣,也要相同數位對齊,而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可以做到相同數位對齊。
4、在教學例2的小數減法時。我把探究知識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學習,愛學習的目的。
(設計理念:數學活動中,老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例題教學中,我力求體現由扶到放的思想,讓學生通過討論、判斷、分析等方法進行豎式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等學習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能力。)
5、“算一算”的練習讓學生計算后說說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計算結果化簡,著重讓學生說一說化簡的結果和依據。使學生知道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要根據小數的性質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進行化簡。
6、最后進行總結和歸納。先在小組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設計理念: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實現遷移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生自由總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回憶自己在進行小數計算時先做了什么(列豎式);列豎式時應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對于計算的結果,當小數末尾有0時,是怎么處理的(去掉末尾的0)。這樣,不但幫助學生總結了小數加減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學生懂得總結、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認識,實踐應用 (7分鐘)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對法則的應用,更好的領會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以便學生掌握知識并能熟練應用。
1、做“課堂活動”第1題可以先讓學生理解游戲的玩法,在讓同桌的兩個同學合作,進行游戲。
2、做“課堂活動”第2題時,先讓學生寫出每道題的得數,再組織全班核對。全班核對時,教師抽選其中有代表性的口算題讓學生口述口算過程。
3、做“課堂活動”第3題時,先讓學生估算,并與同桌交流估算方法。接著讓學生用豎式計算,以此來驗證自己的估算結果。
(四)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3分鐘)
引導學生小結所學知識,并談談今天的學習收獲。
通過這樣的歸納與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再次進行系統地整理與鞏固,突出本節的重點,構建了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認識。
五、說板書設計
小數加法和減法
24.83+51.6=76.43(元) 小 49.5-32.48=17.02(噸)
24.83 數 49.5
+ 51.6 點 - 32.48
————— 對 —————
76.43 齊 17.02
答:李伯伯家應付水費和天然氣費共76.43元。 答:大田村比黃桷村多出售小麥17.02噸。
(設計理念:讓學生記住,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小數點對齊,然后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縱觀整節課的設計,突出了讓學生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學習。這樣,既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粗淺的設計,還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