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會了嗎(精選2篇)
我學會了嗎 篇1
課 型
復習課
教
學
目
標
1、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行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并進行加減法的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2、能夠運用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能力。 3、 經歷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樂趣。
重
點
能夠運用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
點
能夠運用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動物的身體、種群、數量等方面的數據。
教學方法
教 學 過 程
復 備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那你了解動物嗎?(學生表現出疑惑)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到動物園去,認識和了解一些動物朋友,好嗎?(好)二、探索求知,交流合作 1、觀察圖畫、搜集信息教師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動物園里都有哪些動物?通過圖畫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舉手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呈現出數學信息)地球上最大的鳥——鴕鳥身高203厘米世界上最小的鳥——蜂鳥比鴕鳥矮198厘米東北虎體長245厘米,尾長68厘米獵豹的體長135厘米,尾長61厘米斑馬高148厘米長頸鹿比斑馬高196厘米 2、根據信息、提出問題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組內討論)學生提問題,教師板書: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蜂鳥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老虎的身長是多少厘米?獵豹的身長是多少厘米?長頸鹿高多少厘米?長頸鹿比鴕鳥高多少厘米?老虎比獵豹的身長長多少厘米? …… 3、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學們可真棒,提出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要解決長頸鹿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要用到哪兩個數學信息?(斑馬高148厘米和長頸鹿比斑馬高196厘米)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可以用以下方法解決問題:口算、用計數器撥、進行估算、列式進行計算。 學生在回答的同時要說清楚具體的方法(如怎樣估算;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等)全班同時豎式計算,指一名同學板書。計算完后討論:我們在計算這道題時應注意什么問題?(學生根據前面做題情況進行總結) 4、小組內選取問題探究解決用剛才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選取兩個你們喜歡的問題,在小組內解決。(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選取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巡視,個別輔導。)學生匯報小組內學習成果。指名到臺前,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說明解題思路。三、拓展延伸,自主探究談話:同學們,我們再去看看其他的動物吧。課前你們都了解了哪些有關小動物的信息?(學生舉手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把學生提供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板書)你能獨立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來解決。(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學生)學生匯報自己提出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其他同學給予判斷和評價。四、拓展練習 1、連一連 900 867 925 157+768 576+324 245+622 2、的作業都對了嗎?不對的請你改過來,再用豎式算一算。 389+ 314≈700 800-239≈500 624+268 ≈900 606-259≈200 五、小結談話: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這節課表現得非常好,解決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在我們周圍還存在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只要同學們留心就會發現和解決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
我學會了嗎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3頁。
教材簡析:
本課是對小數乘除法這兩個單元內容的全面回顧整理和自我檢測。通過解決問題,全面了解學生對本單元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情況。
教學目標:
1、會綜合的運用所學過的知識,根據情境圖選擇合適的信息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學習了小數乘除法,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獲。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設計意圖]通過與學生輕松的對話開始這一節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基礎練習。
(一)說一說,看誰說的準。
①小數的乘除法都是怎樣計算的?
②小數乘除法與整數乘除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③在計算小數乘除法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在充分的交流中,簡單的回顧整理小數乘除法的相關知識,并引導學生交流應該注意的地方。
(二)比一比,看誰算的快。
4.8÷0.06 72÷0.8 6.3÷0.09 1.3+2.8
3.2-1.9 0.49÷0.7 0.04×1.2 3.2×0.6
[設計意圖]一組小小的口算練習,難度不大,給學生繼續探究的自信。
(三)填一填,看誰學的牢。
(1)27×32=864,那么2.7×3.2=□;0.27×3.2=□
(2)0.25÷0.5=□÷5 4÷0.25=□÷□
(3)不計算,在○里填上合適的符號。
287×0.98○287 2.5×57○5.7×25 0.23×1.01○0.23
98÷25○98 28.6÷0.4○28.6 32.8÷0.2÷5○32.8
(4)下面的說法對嗎?
①一個數的1.02倍比原來的數要大。( )
②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
③除法運算中,商一定比被除數小。( )
④2.5÷0.01與2.5×100的結果相等。( )
[設計意圖]這一組題目對小數乘除法的基礎知識進行了考察,關注了學生掌握的程度,并通過多讓學生交流,彌補了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四)算一算,看誰算的巧。
(1)豎式計算。(帶※的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51.3×2.06 ※0.037×11.8
※9.62÷0.158 57.76÷15.2
(2)脫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
5.26+3.14+4.74+4.86 0.9+99×0.9
4÷0.8-0.8÷4 8.59-4.1×0.1-4.59
1.5×[1÷(2.1-2.05)] [16.7-(6.2+9.5)] ×8.3
[設計意圖]集中對計算進行了練習,既關注計算的正確率,也關注了計算的方法,從“巧”字入手,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選擇簡單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解決問題
談話:小明要去超市買點食品招待客人,你能幫助一下他嗎?
出示課本第53頁利民超市部分食品價格表。
食品名稱 單位 單價(元)
話梅 袋 2.40
花生 袋 1.90
怪味豆 袋 4.50
巧克力 袋 10.50
食品名稱 單位 單價(元)
可樂 聽 2.80
椰汁 聽 3.20
水果糖 千克 17.50
奶糖 千克 19.80
(1)有10元錢,最多可以買多少聽可樂?
(2)用20元錢買5袋話梅,應找回多少元錢?
(3)用0.75千克奶糖和一袋巧克力,一共要花多少錢?
(4)有20元錢,買0.6千克水果糖,剩下的錢能買幾袋花生?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上述問題中還沒有提到怪味豆和椰汁,可以引導學生提出有關這兩種食品的問題。多啟發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來提出問題,比如提出有關于小數乘除法的問題,或者混合運算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不僅鞏固了所學過的知識,而且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四、拓展延伸
談話:據不完全統計,我們學校學生平均每人每天的零用錢約為2.5元。根據這條信息,你想進一步了解哪些信息?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①一個人一年的零用錢大約是多少2.5×365=912.5(元)
②全班同學一年的零用錢大約是多少。2.5×50×365=45625(元)
……
談話:看到我們得到的數據你想到了什么?如果我們能夠每天節約1.5元,你能算一算我們全校同學一年能節約多少錢嗎?(按1000人計算)
1.5×1000×365
=1500×365
=547500(元)
如果這些錢用來買數學書捐給希望小學,可以買到多少本呢?(學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用計算器計算)
547500÷5.93≈92327(本)
你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在這里設計拓展性的練習,再一次與生活相聯系,而且從學生的自身出發,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進行了愛心教育。
五、收獲總結。
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再一次交流這節課中的收獲與反思,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與評價。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小數乘除法知識的綜合理解運用,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會認識自我、評價他人,初步形成合作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從易到難、由簡到繁、從基礎到綜合的原則,學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在拓展延伸活動中,安排了計算零花錢的環節,學生計算起來饒有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