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5倍數的特征》說課稿(精選3篇)
《 2、 5倍數的特征》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倍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好找因數、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重要基礎,還有利于學習約分、通分知識。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數的特征,對于本單元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說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聯系學生熟悉的場景,創設并串聯情境,從課的開始出示的“我是一個兵”的訓練場面到新課的開始都是采用情境式串聯起來,而且不是為了情境而情境,在接下來新知的學習中都是緊緊圍繞這兩個游戲,包括課的練習也采用“賽場練兵”這樣具有情境的詞串聯,使得整節課自然的成為一個整體項目,每一個場面都不顯得突兀。
2、自主選擇想了解的項目,給學生學習的自主選擇權和優先學習的權利,沒有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讓學生充分享受主動權,愉快地接受新知。
3、尊重學生已有的認知體系,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建構更為龐大的認知結構,充分讓學生學會知識的正遷移。利用學生已有的找倍數的方法和對2、5倍數的特征的初步認識來概括出2、5的倍數的特征,
4、重點環節的處理水到渠成。把“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的特征的教學放到了練習的環節,使得練習不在單純的是練習 ,,利用判斷題出示一些常識性的知識,讓學生在練習中也能不斷的學習新知,避免了將一節課很程式化地分成幾大板塊,呈現出練中學,學中練的的融合模式。
5、重細節的珠圓玉潤,每個細節我們都從整體上加以考慮,希望能做到銜接得體自然,例如在學習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這個環節,我們采用先找出2的倍數,再找5的倍數的方法,然后改變集合圈的位置,讓學生來想有哪些數字是要變化的,怎么變化,在不揭示“公倍數”這一概念的學習要求下,讓學感知這一特點。
6、練習生活設計。利用“東方衛報”機動車的數量問題,讓學生給出合理化的建議。同時還得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三、說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匯報驗證”等教學方法。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歸納解決問題。具體地說分為一下幾種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去年軍訓的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需發展的要求。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2、5倍數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說流程
本節內容安排1課時,共分四個環節。
(一)由往屆的“我是一個兵”春季趣味運動會做開始。
這一環節照片的出示很有震撼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激發了學生求知欲望。
(二)新課(根據學生的選擇隨時準備方案的調整)
1、教學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征
這一環節學生易于掌握,關鍵在于讓學生領會尋找特征的過程與方法。
2、教學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征,讓學生利用剛學的找倍數的方法來找5的倍數,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3、教學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先讓學生用老方法去找,卻不能達到目的,再換一種實際操作的方法去找,既增強了學生動手的能力,又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補充題;
2、拓展練習,補充題。
(四)全課小節,反思。
六、板書設計
2、5的倍數的特征
5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是0或5的數
2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
自然數 偶數 奇數
《 2、 5倍數的特征》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簡析
《3的倍數的特征》是北師大版第九冊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領域中有關“倍數與因數”的知識。學生在已經學習“2,5倍數的特征”的基礎上,繼續學習3的倍數的特征。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2、發展分析、比較、猜測、驗證的能力。
三、教學思路
本節課我緊緊抓住猜想→觀察→舉證→歸納這條主線展開教學,讓學生經歷有效探究的學習過程。
基于以上想法,本課設計以下兩個大環節:
探究 深化
四、教學過程
一、探究
這個部分,我為學生提供了四個探究平臺:
(1)猜想
復習:2和5的倍數特征。猜測3的倍數的特征。
(2)觀察
在百數表中找出所有3的倍數,通過觀察否定猜想。
借助計數器,在百數表中任意選一個3的倍數,用計數器將它撥出來,并記錄下撥這個數用了幾顆數珠。再觀察記錄表,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很快能發現所用數珠的顆數都是3的倍數。
當學生的認知出現困難時,借助計數器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直觀地降低了學生觀察發現特征的難度,使得所學新知更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如果給你3顆數珠,那你猜一猜在計數器上撥出100以內的數會是3的倍數嗎?給出4顆、5顆……。,自己撥一撥,發現了什么?
經過研究,學生發現100以內是3的倍數,所用數珠的顆數都是3的倍數,而不是3的倍數,所用數珠的顆數都不是3的倍數。也就是說:100以內的數,如果在計數器上撥它,所用數珠的顆數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3)舉證
我們之前的研究結論對所有的數都適用嗎?學生馬上會提出研究比100更大的數。
小組合作:隨意想出多個大于100的數,先用計算器算一下,然后記錄下來。最后用計數器撥一撥看有什么發現?
經過合作探討,交流匯報,學生發現在這些較大的數當中,之前的研究結論依然適用。
所研究的對象范圍越廣,代表性越強,研究結論就越可靠。本環節通過“更大的數”和“隨意想”兩方面,讓研究對象范圍更廣,培養了學生縝密思考的意識和習慣。
(4)歸納
現在如果給你一個數,不做除法,你怎樣快速地判斷它是不是3的倍數呢?咦!我發現有的同學沒有用計數器也判斷對了,還很快呢!你們是怎么想的呢?學生會說所用數珠的顆數其實就是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
“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這種稍復雜的表述方式,由學生在操作中自然歸納得出,突出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自主性,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深化
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從0到9的十張卡片,在游戲中解決以下問題:
(1)你能任意選3張卡片,擺出一個3的倍數嗎?用你選的這3張卡片,還能擺出不同的3的倍數嗎?一共能擺出幾個?
(2)隨意抽取3張卡片,在它的基礎上加卡片,使擺出的數還是3的倍數。如果加一張怎樣加?加兩張呢?三張?……你最多能用到幾張?
(3)當十張卡片全部用上時,我們就得到了比較大的3的倍數,你能快速去掉一些卡片,讓這個數依然是3的倍數嗎?
如果要去掉一張卡片,你怎么做?如果要去掉兩張?三張?
剛才的練習有沒有給你什么啟發?
用你們的方法判斷下面的這些數是不是3的倍數:
,。
判斷數位多的數是否是3的倍數,運用常規方法比較麻煩。如何突破這一難點?通過這一系列的卡片游戲,學生在操作中自然而然地摸索出解題的捷徑,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拓展。
各位老師,剛才我描述的這個教學過程,是讓學生在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過程中不但為學生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而且也積淀了基本的數學思想:讓學生逐步領悟到猜想、觀察、舉證、歸納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
謝謝!
《 2、 5倍數的特征》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青島版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因數和倍數及2、5的倍數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習約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學生熟練地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本節課的研究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活動,知道3的倍數的特征,并且能熟練地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猜測、驗證等活動,讓學生經歷3的倍數的特征的歸納過程。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操作及概括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探索數的特征的一些方法。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教學難點:探索并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
三、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為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更好的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本節課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法:
1、猜想驗證討論交流
2、自主探究體驗感悟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實物展示平臺,實驗表格
2、學生準備:計數器計算器
五、教學程序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小學面臨的許多任務中,首要的任務是教會兒童學習”。這里的學習指學習方法,3的倍數的特征,有規律可循,容易上成機械刻板,枯燥無味的課,學生能死套規律判斷,但學生的能力沒能培養,智力得不到開發。本課的設計旨在揚棄“滿堂灌”的教學,取而代之以啟發與發現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點撥學生大膽猜想,動手實踐,去發現規律,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四個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個性發展緊密聯系的活動。
活動一:復習舊知
引發猜想活動二自主探究合作驗證
活動三:應用規律
體驗感悟活動四反思總結自我提高
活動一:復習舊知
引發猜想
“3的倍數的特征”屬于數論的范疇,離學生的生活較遠,而2、5的倍數的特征是學生學習這一課的基礎。我從學生的已有基礎出發,先復習了2,5的特征,并通過教師的總結與引導把復習和導入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去作猜想“3的倍數可能有什么特征?”,讓學生充分表達各種各樣的猜想,也許有些學生會不假思索地說出他的猜想:“個位上是3、6、9的數,都是3的倍數”,而有的學生卻有與之不同的想法。進而引發認知沖突,創設了探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感受新知的產生過程,明確新課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并板書:3的倍數的特征
活動二自主探究合作驗證
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展示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和思維方式,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初步理解和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在這里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
1、應用《百數表》,否定錯誤猜想。
在學生得出猜想后,我便引導學生找出百數表中3的倍數去驗證,并在驗證中推翻了剛才的猜想,由此,使學生意識到已經不能用原來的方法(也就是從數的個位上的情況)來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而應該換個角度去思考。消除思維定勢,否定舊遷移,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實驗,發現特征。
學生剛剛學習了2、5的倍數的特征,從觀察數的末尾數字到觀察這個數的數字和,具有很大的思維跨度。學生很難通過獨立的探究得出3的倍數的特征,這時,教師采用的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節課,教師采用讓學生進行撥珠實驗的教學策略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經歷撥珠實驗,填表觀察,思考發現的過程。從而使學生對3的倍數的特征認識隨著實驗的不斷深入而越來越清晰,他們在實驗、探究、猜想、驗證的過程中,建構起對3的倍數的特征的整體認知。本節課雖然沒有生動的教學情境,但這樣做巧妙地把學生推上了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始終沉浸在一種濃厚的探索氛圍之中,他們被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所深深吸引。這樣的數學學習活動,才是真正的、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認知過程。學生通過表象的累積,思維產生了飛躍,腦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數學模型。
3、舉例驗證,總結規律。
讓學生在初步發現規律之后,舉例驗證,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為了驗證這一結論,學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數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并且使用計算器看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并讓學生匯報驗證的過程,盡可能多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不僅讓學生初步學會了舉例驗證的方法,而且體現了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活動三:應用規律,體驗感悟
在這一部分,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設計了四個不同的練習。力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體現基礎性、層次性、靈活性、生活性、趣味性。
第(1)題是基本題,使全體學生都能對新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有可能的話可以讓學生在快速判斷中感悟把3的倍數先去掉的判斷技巧;
第(2)題以圖的的形式出示,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3)題是在每個數的□里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是3的倍數。以檢驗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第(4)題旨在通過靈活的形式發散學生的思維。
活動四反思總結自我提高
這一環節通過師生交流的形式,使學生積極回憶,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把知識、方法再現的同時,亦體現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進一步反思總結,自我提高。
整節課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操作—再次猜想—再次驗證—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實現課程、師生、知識等多層次的互動。整個教學是把知識的傳授、思維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能力的培養、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機結合起來,取得教學效益和生命質量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