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方千米”教學設計(精選2篇)
“認識平方千米”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公頃這個土地面積單位后進行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1平方千米,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發現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教材利用實物圖片,呈現了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的面積和我國2004年完成的造林面積等一組實際數據的基礎上,直接指出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以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為基礎,告訴學生其面積就是1平方千米,然后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平方千米、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目標]:1、通過演示和教師與學生的探究,使學生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間觀念,知道平方米與公頃以及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
3、能借助計算器,估計或計算相關的土地面積。
4、培養學生積極參加活動的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認識1平方千米,利用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提煉新知
師:課前,你們收集了很多有關土地面積的資料,我們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①我國土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
②:北京的面積大約2萬平方千米,天津的面積大約1萬平方千米。
③:秦始皇陵的占地面積為56萬平方千米。
④:俄羅斯是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約為1710萬平方千米。
⑤:頤和園占地290公頃,大約3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三。
⑥:香港最小的郊野公園,占地100公頃,那最大的有多大呢,我真想去看看。
⑦:亞洲是世界上第一大洲,總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
……
師:你們在收集這些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
交流,引出課題:認識平方千米
二、學習新知,建立表象
(一)猜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1、說說你心目中的1平方千米有多大?
生:我覺得比1公頃小。
生:我覺得比整個無錫大
(二)認識1平方千米:
1、師: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約從我們學校到新街那樣的長度為邊長所圍成的一個正方形土地。
生:哇,太大了!
師:不計算,你覺得1平方千米和1公頃比,誰大?
生:當然是1平方千米大,因為1平方千米邊長是1000米,而1公頃邊長是100米。
2、昨天我們大家已經到操場上了解了1公頃的大小,我們知道1公頃是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是1000000平方米,那么100個昨天我們看到的1公頃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就是1平方千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三)結合實際,進行估算
我們學校的面積大約是5公頃,想一想,多少個藕塘中心小學的面積才是1平方千米呢?
(四)學習土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1、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頃?你能推算出來嗎?
學生嘗試,說出推算過程。
2、交流,完成板書:
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
3、同桌交流自己對土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認識與掌握情況
三、應用鞏固,深化拓展
1、運動場面積、居民小區占地面積、我們無錫市的面積、江蘇省面積以及我國的領土面積用哪個土地面積單位較合適呢?
2、出示練習十三第7題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
3、出示從同一幅地圖上描下來的5個省的地圖,估計出其他四個省的面積大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4、出示你知道嗎?
讓學生讀一讀,看一看,哪個洲的面積最大,哪個洋的面積最大,哪兩個洲的面積差不多。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又有哪些收獲呢?
2、這節課我們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與這些知識相關的生活資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學們把查到的資料記在自己的數學日記上。
[設計意圖]:
本節課是一節典型的概念教學課,從教學內容方面說比較抽象,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然而“數學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在教學中找到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才能反映出數學的價值,從而更能營造出生動活撥且富有意義的課堂氛圍。本節課我采取讓學生課前先收集資料的方式對土地面積有所了解,課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而真實,真實而有意義的情景。情景的搭建為學生立足于自主探究,概念的得出,完善與應用,提供了可利用空間。教學的各個層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動化、生活化和開放化。
通過對幅員遼闊的美麗家園的認識,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并立志發奮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觀的教育。新課程還要求教師不僅成為課程的執行者,還要成為課程設計者、開發者和創造者。在應用新知識的環節中,本節課不是簡單機械的練習,而是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巧妙地設問。給學生提供了思考、創新、表現及成功的機會,成為學生的一種愉快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使課程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歡樂、激奮和成就感。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越來越積極,更加有信心學好數學。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時時處處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知識掌握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發展,真正體現出學習數學的價值。
“認識平方千米”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2~83頁例2、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四第5~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萬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平方千米的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用合適的面積單位填空。
一塊橡皮它上面的面積大約是12( )。
一張課桌它上面的面積大約是36( )。
一塊黑板它前面的面積大約是4( )。
校園占地面積大約是2( )。
小結:在填寫單位時,要先想像它的實際面積以什么為單位最合適。
2、引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公頃這個面積單位,知道了公頃一般表示較大的面積,那么還有沒有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呢?說說看。
(2)出示例2情境圖。
欣賞圖片并讀一讀圖中的文字。
你從圖中了解了什么內容?
今天我們共同認識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單位。板書課題:認識平方千米。
二、教學新課
1、認識1平方千米的含義。
(1)九寨溝、三峽書庫、杭州西湖這些旅游景點有同學去過嗎?面積大嗎?說說看。
我們在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時,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平方千米也可以用符號“km2”表示。(板書:km2)
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領土總面積有多大嗎?(960萬平方千米)
我們領土總面積居世界第3位。
(2)猜測1平方千米的含義。
上節課,我們認識的1公頃是多大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
請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積?
能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嗎?
指出: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
演示1平方千米的大小。
2、嘗試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頃呢?在小組里算一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據匯報板書: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你是怎么想的?
3、教學試一試。
讀題、理解題意。
這個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別是多少呢?單位是什么?
那么求出的面積單位就是什么?
指出:與千米相對應的面積單位就是平方千米。
獨立計算面積,并討論應怎樣將平方千米換算成公頃?
平方千米前面的數是小數怎么辦呢?(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
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方法。
4、練一練第1題。
獨立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再說說自己準備怎樣將平方米換算成平方千米?
20001500=3000000(平方米) 3000000平方米=3平方千米
指出:無論怎樣換算都要細心,不能數錯位數或移動小數點時多移一位或少移一位。
5、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巡視指導。
指名說說是怎樣換算的?
350公頃=3.5平方千米 1.39平方千米=139公頃
在小組中說說公頃與平方千米互相換算的方法。
6、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講。
說說錯誤的原因。
誰能用一句話說說怎樣把平方千米換算成公頃?又怎樣把公頃換算成平方千米?
誰能用一句話說說怎樣把平方千米換算成平方米?又怎樣把平方米換算成平方千米?
互相說說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
在小組中估算,布置課后查找資料。
2、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指名回答,根據回答板書。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頃 平方千米
100 100 10000 100
你有什么發現?
3、完成練習十四第7題。
先想象一下這些物體表面或占地面積的實際大小,再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填空。
4、閱讀“你知道嗎”。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認識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km2)
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頃 平方千米
100 100 100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