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5 My New Room 第二課時《Let’s talk》教后隨筆
在我校承辦的西片一級教研活動中,我執教了pep教材第五冊unit 5《 my new room》第二課時《let’s talk》一課。中心校以及各兄弟完小共8名英語老師參加了聽、評課活動,對我的這節高段英語會話課給予點評,并提出了一些難能可貴的意見和建議,讓我受益匪淺。本冊let’s talk部分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濃縮了原有的情景會話,更加突出了目標句型。為給學生提供靈活運用語言的機會,還增加了可供替換的內容。為此,教師教授對話的方法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如本課的目標句型為there be結構,包括there is a / an …;there are….同時涉及名詞單、復數形式選擇相對應there be句型。重點突出,難點較分明,因此我在對教材內容的把握上也較“有的放矢”。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把握,通過有組織的課堂活動,由controlled的機械操練轉向less-controlled的意義操練,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英語的聽說讀寫技能,學會了運用語言。實施要點:
(一)、設情境導入——以歌曲的情感激勵作用激發學習動機,展示學習目標。
我選取和本課教學密切相關的歌曲《my small bedroom》拋出話題,展示教學目標,在歌曲營造的輕松氛圍中和學生一起回憶房間里物品的表達方式,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巧妙地結合起來,調動全體參與, 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整個過程水到渠成。
(二)、設興趣導學——以系列相關的趣味性活動為載體展開知識的學習,保持學習處于愉快、緊張的狀態。
如果教師能應運用自己的智慧把課堂教學變成學生歡欣鼓舞的和全面發展的源泉,便能使學生的“苦學”化為“樂學”。我選取讓學生自己動手“翻卡片”,“go to rabbit’s room”等活動,有坡度地開展各類游戲,使學生在聽、說、辨別句型方面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三)、設疑問導究——通過帶邏輯性或綜合性的游戲,反饋學習效果,或啟發探究思維。
我在末尾設計了一個“go to rabbit’s room”的小組活動,學生在渴望交流、希望自主參與的情緒下熱情投入,并在一種無拘無束的氣氛中潛移默化開展英語練習。并適當地拓展話題,在“用中學”,在“學中用”。
小學英語學習處于啟蒙和入門的階段,教材內容的生活化和交際性,教學手段的活動性,都有利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體現素質教育思想。
本課的主要亮點展現在學生的語言輸出階段,當學生有一定的積累后這個過程非常精彩,學生都躍躍欲試,表現的欲望非常強烈。如在“翻卡片”操練環節中,針對不同圖畫展示的內容及單、復數要求選用不同there be句型時,學生們爭論熱烈,都爭先恐后說出自己的觀點,幫助表達錯誤的學生教正。而且在“go to rabbit’s room”的小組任務型活動中,他們在用英語做事情的過程中相互交流語言,取長補短,也培養了他們自主、合作、參與競爭的意識。
本節教學設計中有待有完善之處如在用cai課件進行教學時,多媒體的操作熟練性還有待提高;設計的思路應盡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可以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間;而且在操練對話過于強調本課的重點句型通以及整體的教學,而忽略了其中一些句子的朗讀及理解,在這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