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小學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第11課《桂花雨》
教材解讀: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文中彌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情緒和對故鄉生活美好的回憶。課文以“桂花雨”為題引起人們很多美好的遐想。作者文筆清新、自然,感情豐富、真摯,全文充盈著桂花香。其中“搖花樂”抒發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這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些情感應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用適當的語氣、語調表達出來,教師可作適當的示范。母親對故鄉的懷念是本文的難點,教師可通過充分地朗讀和對文本的擴充幫助學生理解體會。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對家鄉的懷念。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設計理念: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閱讀教學永恒的主題。“以人為本,以讀為本”是本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感悟、體驗,從而得到語言訓練,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真正實現閱讀是“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
學習目標: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對家鄉的懷念,
3、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這句話的閱讀感受。
教學準備:教師收集桂花(數量較多) 輕音樂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發閱讀期待
師:同學們,“雨”歷來為文人騷客所鐘愛。歷史上以寫“雨”而傳誦久遠的詩文更是數不勝數。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詩作是以“雨”為主題的呢?
生背誦曾經學過的詩作。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桂花雨》卻與以往寫雨的文章不盡相同。這是怎樣的一篇文章呢?你能從課題中推想到課文可能會寫些什么嗎?
點評:引導學生通過對課題中的有效信息產生疑問,誘發他們探究文本的欲望,從而激發他們與文本對話的期待。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本大意
師:同學們的推想是否和課文的內容一致呢?請大家打開書,認真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翻看課后的生字表。
學生學習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
師:消滅了“攔路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通順,更流利。請大家把書立起來讀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復,不讀錯音,不讀破句子。行不行?
采用指名讀,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匯報讀書情況,師生相機評價。
師:大家已經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真棒。現在老師想請大家靜心地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師:把自己思考的結果與小組的同學交流,聽聽小組同學的意見,如果意見不同,互相討論討論。
點評:在初讀時,教師安排大量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對文本有大致的了解,為學習下文做好必要的鋪墊。
三、再讀展示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自己特別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