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角色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
教具:課件、表格
課前準備:
1、讓學生了解有關花生的常識和生長特點。
2、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
3、思考預習中的三個問題:
(1)我們平常吃的花生,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
(2)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一些什么事?
(3)讀讀文中“爸爸”說的話,想想它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進入情景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請大家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當學生提到花生為什么叫“落花生”時,出示課件一:落花生的生長過程)
二、自由讀文,理清文章脈絡
1、輕聲快速讀文,了解內容。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相機板書:種花生 收花生 嘗花生 談花生)
2、把各部分內容所在的段落找出來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用了幾個自然段?從吃花生到議花生,從議花生到議人生用了多少時間,用了幾個自然段?由此可見,主要部分是什么?我們讀﹑寫文章都要抓住主要內容。)
三、抓住重點,自學課文3_15自然段
[過渡: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文章的主要部分,也就是3——15自然段。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默讀﹑輕聲讀﹑快速瀏覽等)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知道?]
1﹑學生讀文,自學課文。
2﹑指名匯報,了解結果。(點撥:在談花生這部分中,父親要孩子們討論的話題是什么?相機出示課件二:姐姐、哥哥、“我”談花生的畫面)
四、相互交流,探究學習重點內容
(過渡: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父親是怎么談花生的?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父親第一次是怎么說的?)
1。學習第十段(出示課件三:第十自然段)
(1)生齊讀,看看父親用了什么事物和花生作比?怎樣比?
(點擊課件,讀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完成表格,并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花生桃子石榴蘋果位置 掛在枝頭外表矮矮地長在地上 印象 一見就生愛慕之心(3)匯報學習情況(出示課件四:表格)
(小結:由此看出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2。學習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1)讓我們再看看父親第二次是怎么說的?(出示課件五:第十二自然段)指名讀,說說你們是怎樣理解的?
(過渡:是啊,爸爸教育孩子們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不慕虛名,默默奉獻。怎么讀爸爸的話?)自由練讀,指名讀,全班讀。
(2)過渡:許地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學習第十三自然段
(出示課件六:第十三自然段)
a、指名讀。理解“體面”及句子的意思。
b、引讀第十三自然段(許地山懂了,同學們也懂了)人要做……不要做…
(3)分角色朗讀父親和許地山的話。(出示課件七:父子的兩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