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設計
將近七點鐘的時候,我悄悄走進飯廳,滿懷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親的位置上。(我為什么會自信滿滿的呢?)
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我實在等不及了。
3、 幻燈出示句子,齊讀句子感受。
“同學們,讓我們在朗讀中一起去享受一下媽媽的評價帶給他的無限愉悅。”
(二)師生對話補白文本感對爸爸的提醒。
1、過渡語帶入爸爸回來之后的情境。
“快到八點鐘時,父親終于推門而入。他進了飯廳,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詩吸引住了。母親上前對父親說道:“親愛的,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想不到爸爸的評價居然是——
2、重點句子交流,理解爸爸的提醒。
▲“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扔回原處。
“你猜猜巴迪的爸爸當時心里會怎么想呀?……爸爸僅僅是認為這詩糟糕才這么說的嗎?”
3、交流朗讀。過渡語繼續情境。
“媽媽發現爸爸的評價和自己的完全不一樣,又站出來嚷開了:親愛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此時爸爸并沒有退讓,他的評價依然是——”
4、重點句子交流,師生對話補白中更深理解爸爸的評價。
▲“我不明白,”父親并不退讓,“難道這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
“七八歲的小孩能寫出詩來已經很了不得了,你不鼓勵他,還這么堅持說糟糕透了,你叫他以后還能寫出東西來嗎?……你為什么如此堅決地不肯退讓,還這么堅持自己的評價?”
5、如果你是那位父親,你應該怎么說這句話,為什么這樣說?
(三)討論:為什么面對同一首詩,父母的的態度截然不同?
“原來媽媽的“精彩極了”是鼓勵我,父親的“糟糕透了”是提醒我,
交流思考。
四、抓住關鍵“言語形式”自讀感悟父母的評價對巴迪的影響。
“隨著巴迪一天天長大,爸爸媽媽對他的評價依然是截然不同的。幾年后這種評價又帶給巴迪怎樣的影響呢?請大家再讀讀課文。……讀完的同學和四人小組里的伙伴討論一下,你讀懂了什么?”
1、重點句子理解交流
▲幾年后,當我再拿起那首詩,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相當糟糕的詩。(我理解了爸爸的批評是實事求是的,是謹慎的。)
▲“不過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鼓勵我。因此我還一直在寫作。”(母愛的力量是我創作的動力和源泉。)
▲“寫得不怎么樣,但還不是毫無希望。”(他批評我,但也給了我希望)
▲根據父親的批語,我學著進行修改。那時我還未滿12歲。(批評的話盡管不中聽,但忠言逆耳利于行。爸爸的批評讓我懂得去修改文章,使作品越寫越好。)
2、穿插小結
3、自然感悟基礎上找文本重點句子。
“同學們,巴迪成名之后才理解到你們剛才說的這些。到課文中去找找他是怎么說的?”
4、出示句子,朗讀。
“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但是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