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實錄及點評
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都是一個人說的話。說的話加引號。
師:不是一個人說的,是兩個人分別說的話。是不是?是借別人說的話。借過來,就要加引號。 “精彩極了”誰說的?(生:母親)“糟糕透了”誰說的?(生:父親)兩個極端的斷言。在什么時候,在什么情況下母親會說這句話?
生:巴迪七八歲的時候,寫了第一首詩的時候,母親鼓勵他。
師:在什么時候,在什么情況下,誰,怎么說的?
生:在巴迪七八歲的時候,在巴迪寫第一首詩的情況下,母親用“精彩極了”來鼓勵他。
師:誰能說得再好一點,充分利用課文里的信息。
生:記得巴迪七八歲的時候,他寫了一首詩,母親念完了那首詩眼睛亮亮的。興奮地嚷著說這首詩精彩極了。
師:說得越說越長了。誰能再來說。
生:巴迪記得他七八歲的時候,他寫了一首詩,她的母親剛念完這首詩眼睛亮亮的,非常興奮,她說:“精彩極了!”
師:就說四個字?還有嗎?課文里語言信息都要用到啊!
生:巴迪七八歲的時候寫了第一首詩.那是——‘首很糟糕的詩。但是他的母親鼓勵他,母親裝著眼睛發(fā)亮,興奮地嚷著——“巴迪,這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這首詩精彩極了!”
師:后來呢?
生:后來她又摟住了巴迪。
師:好的,越說越好。再來看“糟糕透了”。父親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不要說“父親為了鼓勵…‘為了批評”“為了鞭策”他的兒子,所以才說“糟糕透了”。不要這樣。要充分弄懂課文里面的意思。要越說越好。
生:在巴迪七八歲的時候,他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念完這首詩,她打算把這首詩給父親看,到八點鐘的時候,父親突然推門而人,他進了飯廳,目光被餐桌上的這首詩吸引住了。巴迪父親看了這首詩問:“那是什么?”他順手拿起了這首詩。“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
師:哎,你說得好極了。讀題目——
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師:兩個極端的斷言,到底誰說得對?
生:父親說得對。
師:為什么?
生:因為幾年后,我再拿起那首詩,我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因為那的確是一首很糟糕的詩。
師:這首詩的確是糟糕。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我認為母親和父親說得都是對的。因為巴迪寫那首詩的時候只有七八歲,寫出那首詩已經(jīng)不錯了, 因為不同的年齡寫出的文章是不一樣的。
師:所以你認為——
生:所以我覺得父母都是對的。
師:我非常贊同你的意見。兩個都對的,都很中肯。這首詩是七八歲的時候寫的,那是第一次寫詩。母親覺得兒子很偉大,能寫詩了,所以說他精彩極了,還摟著他,眼睛亮亮的;而父親認為很糟糕,不但糟糕,而且糟糕透了。那時他畢竟是個小孩,在他12歲的時候,再問過頭來看這首詩時,的確是糟糕。‘精彩極了”“糟糕透了”,不同的出發(fā)點,殊途同歸,都歸結到哪個字上來?從課文里找出這段話來。
生:第十七段,我從心底里知道……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
師:母親是鼓勵,不斷地激勵;父親是鞭策,別驕傲別自滿。都是為了愛,而正因為有了愛,父親的愛、母親的愛,使他走向成功。哪句話寫出了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