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
從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防御階段。國民黨和共產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抗擊日軍,丟失了華北、華中的大片領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中國共產黨指揮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展了廣泛的游擊戰爭,開辟了敵后戰場。
1938年10月武漢、廣州失陷后,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在日本政府的誘降下,國民政府內親日派頭子汪精衛公開投降了日本侵略者。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糾合一小撮民族敗類,公開當了漢*。同時,國民黨的反共傾向也日漸增長。日本侵略軍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幾乎全部偽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敵后逐漸成為抗日的主要戰場。八路軍、新四軍抗擊了大部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
從1944年1月到1945年8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階段。在這一時期,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轉入局部反攻并取得節節勝利。1945年8月,美國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宣戰。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出兵中國東北。8月15 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抗日戰爭宣告結束。
八年抗戰,中國抗日軍民共消滅日軍130余萬人,消滅偽軍118萬余人,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但是,中國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傷亡達2100萬人。
狼牙山五壯士狼牙山在河北省易縣西南部。狼牙山是晉察冀邊區東大門,因其峰巒狀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遠遠望去,群峰突兀連綿、壁若刀劈斧鑿。它不僅在軍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據地的武器裝備庫。
1941年9月25日,日軍糾集三、四千人的兵力,進犯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地區。當時在這一地區隱蔽著我們的許多干部和三、四萬群眾。由于我主力部隊轉移到敵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軍只有一個連的兵力,這個連就是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七連經過一個多月的英勇奮戰,給了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但由于敵我力量懸殊,決定將連隊主力和干部群眾轉移到龍王廟,由這個連的六班擔任掩護。
六班的5名戰士,即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學義,為掩護連隊和群眾轉移,一邊打,一邊撤,把敵人引上狼牙山棋盤坨的懸崖絕壁。他們與敵人激烈戰斗,打退了敵人5次沖鋒,打死敵人50多名。當手榴彈、子彈打光后,他們寧死不屈,縱身跳下身后深不見底的懸崖。
五壯士跳崖后,馬寶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一棵橫生的樹掛住,身體負傷,沒有犧牲。他倆蘇醒后,不顧劇痛堅持爬上山頭,經群眾幫助,又回到了連隊。
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于2005年3月21日23時10分在湖南衡陽逝世,享年88歲。
狼牙山五壯士,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戰士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中華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氣概。
《狼牙山五壯士》作者簡介
本文在 北師大版六年級98頁,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十二課,冀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十二課所寫的一篇文章,下面為文章作者的簡介:
沈重,原名沈紹初,浙江桐鄉人。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于中國新聞專科學校。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西南服務團、重慶市軍管會文管會文藝處成員,西南文聯《西南文藝》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四期學員,中國作家協會重慶分會《紅巖》編輯,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峨眉》編輯,四川省文聯《四川文藝》、《四川文學》及《現代作家》編輯、作品組負責人,四川省作家協會巴金文學院副院長,編審。中國作家協會重慶分會第一屆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第二、三、四屆理事,四川省作家協會第五屆委員。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 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