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
1944年,宋學義轉業到河北省易縣北管頭村,任農會主席,并與貧農女兒李桂榮結婚。
1947年,宋學義得知家鄉解放,遂和愛人一起返回沁陽北孔村。返鄉20多年來,他從不居功自傲,始終保持英雄本色,帶領群眾艱苦創業,使北孔村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多年任縣、公社黨委委員和北孔村黨支部書記,先后出席了全國烈軍屬和殘廢軍人積極分子大會,全國民兵英雄代表大會,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
宋學義同志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積勞成疾,1978年6月26日在鄭州逝世。遺體安葬在沁陽烈士陵園。
馬寶玉
(1920―1941)河北蔚縣人。自幼父母雙亡,以流浪為生。1937年10月,參加八路軍晉察冀一分區一團二營七連六班當戰士。1938年9月,在阻擊日軍進攻的戰斗中勇猛殺敵,因此而受上級表揚。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擔任六班的班長。1941年8月,華北日軍對北岳區抗日根據地實行空前規模的大“掃蕩”。9月24日,日軍3000多人在飛機和大炮掩護下,進攻狼牙山一帶,并企圖一舉消滅晉察冀一分區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一團。當夜一分區領導機關和一團主力轉移外線,僅留七連二、六班在狼牙山牽制敵人。25日拂曉,當敵猛攻狼牙山時,即率二、六班戰士接連打退敵人的4次沖鋒。至中午,二、六班戰士大部奉命撤走后,為確保主力部隊安全轉移,與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等共五人,開槍將敵人引上狼牙山棋盤陀頂峰的山頂絕路,并利用有利地形猛烈還擊敵人的連續沖鋒。至彈盡,僅存一手榴彈。繼用石塊砸敵。當敵迫近,將最后一顆手榴彈投入敵群。隨后,率4人走到懸崖邊,將所攜槍支扔下山崖,并寫下同葛振林介紹三名戰士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介紹信。此時,敵已攀上崖頂。即率4人整理好軍帽臂章,第一個躍下萬丈深谷,壯烈犧牲。時年21歲。葛與 3名戰士相繼躍下。敵軍為此壯舉驚呆。胡德林、胡福才躍下后亦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崖邊樹枝掛住,次日返回部隊。后晉察冀一分區召開慶功大會,表彰。“狼牙山五壯士”英雄事跡。楊成武代表中共晉察冀邊區黨委和聶榮臻司令員宣讀嘉獎令。1942年1月,邊區政府在棋盤陀峰頂建造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1943年該塔曾被日軍破壞。1958年重建,至今猶存。
“易縣人民將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移葬到(河北省)易縣北婁山烈士陵園,并在棋盤坨頂峰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摘自河北省《易縣志》第1122頁。
馬寶玉(1920—1941)蔚縣下元皂村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兩年后入黨。1941年 9月在易縣狼牙山為掩護主力部隊和人民群眾安全轉移,他帶領全班4名戰士奮勇殺敵,同數千日軍巧妙周旋一整天,將敵人引上絕路,勝利完成阻擊掩護任務,寧死不屈,毅然跳崖犧牲,年僅21歲。
1920年10月,馬寶玉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10月26日,八路軍115師楊成武獨立團在取得平型關大捷后乘勝北上,光復蔚縣全境。馬寶玉在西合營鎮隨本縣4000多名熱血青年一起參加了革命軍隊,成為一名光榮的八路軍戰士。
1939年他光榮入黨,不久后擔任班長。從此他更加嚴于律己,階級覺悟不斷提高,革命斗志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