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
⑥通過了解圓明園的文化,以體會它的輝煌。
結合第四自然段,說說為什么圓明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回答:a.東西多;b.物品珍貴;c.年代久遠。
⑦此時,當你了解了圓明園的燦爛文化和輝煌景觀之后,你對它產生了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可自由發言,結合學生回答板書:愛)
⑧教師點撥: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紹了圓明園以前的輝煌景觀。請同學們想一想: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可為什么用較大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
(2)通過交流體會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
①出示圓明園被毀滅后的圖景,引導學生觀察。
(在出示圖景之前,教師可用語言進行過渡,感染學生由愛到恨。)
②結合第五自然段,談談英法聯軍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
(在學生簡單概括后,放錄像,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恨并產生共鳴。看完錄像后,說說自己此時的心情。)
(學生暢所欲言,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恨)
③聯系重點詞句深入理解這一自然段。
(引導學生抓住“闖進、凡是、統統、實在、任意”等詞語談理解。)
④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幾分鐘。(放無聲錄像,純粹是大火焚燒圓明園的鏡頭)“火燒”半分鐘,想象會燒掉什么?大火連燒三天會燒掉什么?
至此,圓明園所擁有的一切,現在都“沒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沒”、“了”。一邊添加一邊讓學生跟讀。比如,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也沒有了……,沒有了……還沒有了……)
師:還可以換一種說法,比如,金壁輝煌的殿堂──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也沒有了”!”
⑤教師:圓明園,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為一片灰燼。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奇恥大辱,是英法列強侵略中國。踐踏人類文明的鐵的罪證。
感情朗讀第五自然段,帶著無比痛恨之情來讀。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 齊讀,說說圓明園的毀滅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聯系全文說說圓明園的毀滅造成的損失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學生聯系板書說。)
(4)聯系時代背景,進行思想教育。
① 聯系當時的背景,談談侵略者為什么膽敢如此為非作歹
(補充資料):圓明園是皇帝享用的。當圓明園被燒,咸豐皇帝
無奈,只好帶著慈禧等倉皇逃跑了。在皇帝看來,圓明園被毀是他最大的屈辱。為了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為代價,發動“復仇”戰爭,反而卻喪失了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慘痛的損失永遠無法彌補!
英法聯軍以什么借口燒毀圓明園?人們想當然的認為:帝國主義對外擴張的本性決定了他們的野蠻行徑。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頭外交’”與“國際外交慣例與國際法準則”這兩種不同文明所導致的行為沖突。在清朝皇帝看來外國使臣在他面前不磕頭有失天朝“天下一統”尊嚴;在英法國家看來,拘禁、虐殺外交官違反國際法與人類文明的。本來要燒故宮紫禁城,為了給皇帝點顏色看看,才決定燒毀圓明園。
焚毀圓明園的前幾天,英法聯軍列隊入城,清軍士兵夾道跪迎,北京居民觀者如市。英法聯軍兩次洗劫圓明園的其間、其后,中國平民也成群結隊闖進去,帶走他們所能找到的一切。軍閥混戰時期,一些軍閥又進行洗劫,圓明園最后只剩幾塊殘垣斷壁。據說,中國人龔橙──著名詩人龔自珍的兒子是火燒圓明園的主謀,因他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