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14生字,正確讀寫“不可估量、損失、皇家園林、象征、宏偉“等詞語,理解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和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感情,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
1、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感情,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全文背誦有一定難度,應分散難點,講究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投影出示插圖)請學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曾被譽為“萬圓之園”的圓明園。
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殘墻斷壁,那么圓明園以前是什么樣兒?它又是怎樣被毀滅的呢?想知道嗎?我們讀懂了課本上的內容,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書課題。)
二、閱讀、識字、探究、感悟
1、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語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不懂的詞語可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明確讀的要求,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
(抽卡片、開火車讀、比賽讀等多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3、默讀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4、讀了課文,你們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自由質疑,學生能解答的就讓學生自己去說,教師不作具體的解答。)
5、對比感受,體會“置身幻想境界中”這句話。
(現實生活中沒有“蓬萊”、“武陵”,是人們根據想象建成的,所以會有“置身幻想境界中”的感受。教師讀這一段,請同學們充分展開想象。)
6、指點:
古代勞動人民多了不起,他們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創造力,當你了解圓明園的燦爛文化和輝煌景觀之后,你對它產生了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可自由發言,進行德育滲透,結合學生回答。
板書:
愛。 7、課文二、三、四自然段介紹了圓明園以前的輝煌景觀,請同學們想一想,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可為什么用較大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
8、交流體會圓明園上怎樣被毀滅的?
學生暢所欲言,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恨。 9、練習感情朗讀。
10、齊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圓明園的毀滅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聯系時代背景,進行思想教育。)
三、拓展與鞏固
1、關于要不要重修圓明園,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你的意見呢?和同學們討論討論,說說你的理由和主張。
2、總結談話:
假如此時你正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些什么?你們還想了解什么?下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討論,好嗎?
【小資料】
圓明園遺址:
于北京市西北郊。這座建筑宏偉的皇家園林,是清政府集中全國的能工巧匠和耗費巨額資財,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心血修建而成的,前后共修建了一百五十年,占地五千余畝,總長二十華里。園內建有樓臺殿閣,亭榭軒館一百四十余處,并挖湖造山,種植奇花異草,搜羅名貴山石,移山縮地,建成一百余景。匯集了我國南方園林的特點,集中了我國造園藝術的精華。它比現在的頤和園規模大得多,建園藝術水平更高。這座中外聞名的園林,1860年被英法聯軍在搶掠后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