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明確認讀課后的 3 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使用 6 個生字。
2.指導學生借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3.指導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楊氏之子的聰慧,感受機智巧妙的語言應答。
4.指導學生流利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5.指導學生在收集、交流資料的基礎上,了解《世說新語》。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結合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2.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楊氏之子的聰慧,感受其機智巧妙的語言應答。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shù)恼Z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xiàn)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世說新語》里有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請大家打開課本第 10 課──楊氏之子(板書)。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2.指名朗讀課文。
(1)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惠、曰、禽、詣。
(2)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參考注釋,自學課文,說說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教師要注意指導有困難的學生,了解學生的困難所在。
學生可能提出:
(1)梁國:郡的名稱,在現(xiàn)在的河南商丘一帶。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為人正直,有好的名聲。
(3)其父:他的父親。其,他。
(4)為設果:小兒(楊氏之子)為他擺出水果。設,擺設,擺出。
(5)以示兒:以便給小兒看。以,來,以便。
(6)此是君家果:這是你家的楊梅。此,這;君,您,古代對對方尊敬的稱呼。
(7)未聞:沒有聽說。未,沒有;聞,聽。
(8)夫子家禽:您家的鳥。夫子,先生,您,對人尊敬的稱呼;禽,鳥類。
以上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自己獲取答案,如果學生能夠作出回答,教師則應追問學生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無法回答,教師可以適當點撥提示,讓學生明白字詞義。有些字詞義可以與學生熟知的成語、熟語等相聯(lián)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與“原來如此”聯(lián)系;“聞”可以與“百聞不如一見”聯(lián)系。
4.連起來說說古文的意思。
梁國楊氏的兒子雖然只有九歲,但很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訪他的父親,但他的父親不在,于是就叫他的兒子出來。他的兒子拿出水果來招待他,其中有楊梅。孔君平于是指著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家的果子。”小孩聽了之后回答道:“從沒有聽說過孔雀就是夫子的家禽。”
三、討論交流,領悟幽默
1.仔細體會一下孔君平和楊氏之子的對話,看看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板書: 楊氏之子 楊梅
孔君平 孔雀
(1)因為孔君平可能聽說楊氏之子很聰明,就想刁難一下他,于是指著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家的果子。”言下之意是梅生楊家而叫楊梅,小孩子以道治道,巧妙地回敬他:“未聞孔雀是夫子的家禽。”是啊,你若認為梅生楊家而叫楊梅,那孔雀定是生于孔家才稱孔雀的。這個小孩的答辭一語雙關、機智幽默,又不失禮貌。
(2)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他并沒有正面反駁孔君平的話,而是用相同的話來回答對方,這一招也可以叫作“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