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說一句話,看誰能說說是什么意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生(沉思后,有同學舉手):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師:剛才我說的話和我們平時說的有什么區(qū)別?
生:老師說的話比較簡練,我們平時說的話要復雜一些。
生:老師說的話不怎么好懂,我們現(xiàn)在不這樣說。
師:像這樣的語言我們在以往的積累運用中也學過,誰能說一句給大家聽?
生: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3.溫故而知新。
師:像這樣的語言我們稱為文言,用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二、一讀(讀正確)
師: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讀一讀,看看什么感覺?
生:1.文章的句子很短,我感覺不怎么好讀。2.有些句子不知道怎么讀才能讀好。
師:說說哪個句子你不知道怎么讀?
生:“孔指以示兒曰”這個句子我讀不好。
師:誰知道這句話該怎么讀?(生嘗試,但讀得都不大正確。)
師:正確的讀法應該是這樣,孔/指以/示兒/曰。(生自由讀,齊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呢?一會兒你自己就明白了。誰來把文章讀給大家聽?(兩位學生讀)
師:剛才這位同學讀的時候有兩個字和第一位同學讀得不一樣??
生:“為設果”中的“為”,李同學讀的是第四聲,而張同學讀的是第二聲。
師:哪個讀音正確呢?我們先看看這句話什么意思。
生:“為設果”就是孩子給孔君平擺上水果。
師:“為”在做“給”的時候讀第四聲。還有一個字音他們讀得也不一樣。
生(踴躍):“兒應聲答曰”中的“應”,他們一個讀第一聲,一個讀第四聲。在這里應該讀第四聲。
師:“兒應聲答曰”形容孩子回答速度很快。現(xiàn)在我們還經(jīng)常這樣用。
三、二讀(讀明白)
師:同學們讀得很正確,也很流利,我相信你們還能讀懂。再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或者哪一句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邊做個記號。
生:我讀懂了“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意思是,梁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非常聰明。
師:非常──聰明,這句話中沒有這兩個詞啊。
生(齊舉手):“甚”就是“非常”的意思,“聰惠”的意思是“聰明”。“惠”古代通“慧”。
師:哦,原來是這么回事!我明白了。這里的“惠”是個生字,你會寫么?(生上臺演板,寫得很正確)
生:我看下面注釋知道了“孔君平詣其父”中,“詣”的意思是“拜見”。
師:好啊,看注釋是理解古文最簡便的方法之一!“詣”也是個生字,相信每個同學都會寫,在本子上寫一個,互相檢查檢查。
生:我讀懂了“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啊。
師:夫子在這里指誰?(生:指孔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