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交流:停頓不一樣。
你聽出老師哪里停頓了?(學生交流不同之處,老師隨機在黑板上劃出。)
跟老師讀一遍。
自由朗讀一遍。
齊讀。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現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因此要停頓。)
【設計意圖: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而學生讀得不一樣的地方正是他們感到困惑之處,教師將其定格。讓學生在下面的朗讀中能不遺余力地直指讀懂、讀通課文的目標,讓學生的讀書有更強的指向性。】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意思
(本文雖然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我采取以下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學生默讀課文,借助注釋和搜集的資料理解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懂,作上標記。
【設計意圖:讓孩子學會借助注釋理解課文,這是學習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
3、班上交流呈現難點:
(讓學生就不理解的字詞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自己獲取答案,如果學生能夠作出回答,教師則應追問學生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無法回答,教師可以適當點撥提示,讓學生明白字詞義。有些字詞義可以與學生熟知的成語熟語等相聯系,以加深理解,)
師重點講解以下三個預設
預設點一:孔君平詣其父
引導學生明白“孔君平”是人名
預設點二:孔指以示兒曰
引導學生理解“孔”就是指“孔君平”
預設點三: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的意思,并引導學生從“孔雀”不是“家禽”這對矛盾中明白停頓
5、知道了每個句子的意思后再連起來試著說說課文的意思。
【設計意圖:課堂教學中我們 要把學生真正的還給還給學生,這一環節的教學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能比較容易地完成教學重點,而且真正的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四、質疑問難,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哪些有疑難?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體悟品味精妙之處、熟讀成誦)
一、復習導入
1、想象情境,感情朗讀
2、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層對話,體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處
(1)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1、師生對話,理解“字面之意”:此是君家果——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此”──學生:這個(楊梅)。
“果”──學生:水果。
“君家果”──學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學生: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2、品讀對話,體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楊梅同姓,乃一家人。
(2)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父子家禽。”
1、感悟對答之巧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不假思索地答道:“未聞孔雀是父子家禽。”
引讀第一句:多么聰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開頭這樣寫道: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