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魚鉤》教學設計
(2),出示課件
讀讀這段話,聯系前文老班長"硬咽魚骨頭"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場面,想一想"為什么小梁覺得盛著魚湯的碗有千斤重 "
從老班長為了安慰大家勉強地笑到看到大家不喝湯眉頭擰成疙瘩再到看到大家大口大口的喝了魚湯而舒展了皺紋露出會心的微笑,你體會到了什么
3,第三次喝魚湯的情景.是課文高潮,采取抓住小梁情緒的強烈跌宕,換位體會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內心.
(1)啟發想象:a,假如你是小梁,當你們歷盡千辛萬苦就要走出草地你是怎樣的心情
b,當你發現老班長昏倒在水邊,為了救老班長你手掣魚竿,蹲在水邊,你又會是怎樣的心情
(2)表達感動:
(抓住老班長臨終前的話語思考,體會老班長崇高的精神.)
出示課件:
自由輕聲讀這部分內容,注意自己內心的感受,并說說為什么有這樣的感受
(體會"浪費"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長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氣,仍堅持把魚湯留給病號吃的.)
(3)有感情地朗讀第32自然段.
(三),提升理解,讀寫結合:
(通過寫的方式梳理自己對課文,對難句的理解,完成知識轉化的過程.)
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永遠離開了我們,戰士們撕心裂肺地呼喊也無法喚醒他了.他用自己的忠誠和無私完成了黨的委托,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友們的生命.他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留給戰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彎成的釣魚鉤.
出示課件:
1,為什么說長滿了紅繡的魚鉤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結合整節課的感受,談自己的體會.(答案見教參)
三,課外擴展:
(借助文字的外貌描寫,回憶相似文章的英雄人物形象.通過教師導語的描述,回憶相關文章中的環境描寫,為下節課總結此類文章的寫作方法奠定基礎.)
1,(出示圖片)在長征途中像老班長這樣舍己為人,為了革命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戰士何止一個 你還記得這個不愿連累戰友的小家伙嗎 你可知道這是位負責發棉衣的軍需處長,他把冬衣發到戰友的手中而他卻永遠留在了雪山上.還有我們這位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老紅軍…
2, 紅軍長征勝利已經70年周年了,一些志愿者自愿組織起來,沿著當年紅軍的長征路線重走長征路,他們用自己的雙腳,用自己的身心感受那段歷史,聆聽英雄的講述,我們不能和他們一起重走長征路,但網絡中有很多關于那段歷史的記載,點擊相關網站,你可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那段悲壯而感人的歷史.
四,作業:
再讀《馬背上的小紅軍》《草地夜行》《豐碑》等文章,比較選材,寫法的異同.按要求摘抄或用自己的話總結.
寫法
課文
選材(主要內容)
寫作方法
命題方法
寫作順序
(或線索)
刻畫人物的方法
《馬背上的小紅軍》
《草地夜行》
《豐碑》
《金色的魚鉤》
板書設計:
金色的魚鉤
小 梁:無比鮮美——難以下咽——痛苦萬分
老班長:精心照顧——舍己為人——光榮犧牲
關心戰友 高度負責
板書也可以借課題:做魚鉤——用魚鉤——存魚鉤
關心戰友 高度負責
第三課時教學任務:
一,體會人物外貌描寫對表現人物品質的作用.
默讀課文,劃出課文中幾次老班長的外貌描寫,說說這幾次描寫老班長的外貌有什么用意
交流體會.(見教參)
二,比較同類題材的文章的寫作方法的異同,感悟寫人文章的不同方法.
1,把幾篇同類文章放在一起再次回顧比較,學習此類文章借助外貌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環境描寫烘托氣氛;按事情發展順序環環緊扣;象征手法引人深思等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