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說課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繼續運用抓住人物言行深入體會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質,并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
(二)教學重點:抓住關鍵詞和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特點,理解人物形象。
(三)教學難點:把握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體會藺相如、廉頗的高尚品質。
二、說教學策略
基于對教材以上的理解,針對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采取的教學策略。
1、因為課文長容量大,為了避免面面具到,這節課主要是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的描寫反復朗讀、揣摩,理解課文,體會人物思想。
2、讀悟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體會,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所以本節課就以讀為主,自讀自悟。在這里有學生的默讀、個人讀、集體讀、合作讀、有理解性的悟讀等。
3、引導學生學會質疑。質疑問題可以幫學生更好地讀書,學會質疑也是學習課文的方法之一。在這節課里,分別在故事的學習中讓學生質疑,再引導學生討論,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感受人物思想。
4、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共鳴。
4、學習寫法。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讀會寫,從文中學寫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這節課就是從動作、語言這兩方面體會人物思想,感悟寫法。
教學模式:充分閱讀-弄清聯系-深入研究-評價人物–學習寫法
備課時我考慮到,《將相和》這篇課文因年代久遠,內在聯系又很復雜,有關時代背景課文中只有一句話,為了拉近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提前讓學生搜集、查閱有關資料,并上課前幾分鐘進行交流,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因為本年級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能力,所以教學中我采用了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問一問等形式來理解課文,品味人物言行,體會人物性格和愛國思想,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第二課時,精讀課文,引導學生深入研究,領悟課文內容,聯系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體會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中我分了三個板塊來引導學生:(第一板塊是查閱資料,了解背景;第二個板塊是理清脈絡,分清因果,這兩個板塊在第一課時內完成;第三個板塊是品讀欣賞,領悟方法。在“理清脈絡,分清因果”這一環節我采取了由半扶半放到全放的辦法。通過學生仔細閱讀和抓住關鍵詞來認真分析,體會出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了故事的曲折生動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今天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
(二)、品讀欣賞,領悟方法。(第二課時)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讀會寫,從文中學寫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這一課時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前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運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進一步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動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有感情的朗讀人物語言描寫,體會和為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