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練習題
2.修改病句
中學生理解和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有利于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修改:
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3.本文選自 ,作者 是元末明初小說家。
4.周瑜要殺孔明的原因是 ,使用了什么計謀?
5.分析下列描寫所反映出的人物性格。
⑴瑜大驚曰:“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 )
⑵瑜曰:“吾自有公道斬之,教他死而無怨。”( )
⑶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枝箭。”( )
6、你能說說下列人物語言的潛臺詞嗎?
⑴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造十萬枝箭,以為應敵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卻。”
⑵瑜大喜,喚軍政司當面取了文書,置酒相待曰:“待軍事畢后,自有酬勞。”
⑶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后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于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云而已,此正如病勢危羸已極之時也。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借以容身,豈真將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計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至于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于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皇數敗于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傻安危,是有主謀。非比夸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并無一言回答。
7.結合語境解釋加點的詞語。
⑴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
鮮薄:
⑵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計日……
糧不計日:
8.孔明在反駁張昭“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 時,為什么要先談治病養身之道?列舉韓信一例的原因是什么?
9.諸葛亮在舌戰群儒時針對每個人提出的觀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反駁,從而展示出人物各自的身份和不同的性格特點。對張昭的舌戰,針對張昭的什么特點進行了批駁?采取的是什么方法?表現了諸葛亮怎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