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使學生掌握兒化音的讀法及手疾眼快等詞語。2、學習運用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等方法來刻畫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形象。 [情感目標]通過文本、圖像、視頻來了解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情景,讓學生感知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情感態度。 [能力目標] 1、通過想象、表演摔跤的動作,達到能動腦、動心、動手的目的。 2、通過學習精彩的描寫,能讓學生不斷掌握人物的描寫方法。3、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讓學生學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感受文中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教學難點:表演小嘎子和胖墩兒的摔跤動作,再現人物的形象。教學方法:讀、思、議、演。教學準備:制作幻燈片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在本學期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結實了舍己為人的老班長、舍小家顧大家的村支書、具有善心和愛心的小瑞恩……他們鮮明的性格特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2課《人物描寫一組》,看看這個課題(出示課件),你發現了什么?”[我發現以往的課題,對應的是一篇課文,而這個課題,表明是一組課文,不止一篇。從課題來看,這一組課文都是寫人的]。“我們第一次接觸這樣編排的課文,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這一組課文有三個片斷,分別選自我國古代和現代小說,都是文學名著中描寫。讓我們打開書,瀏覽一下,這組課文的三個片斷分別是什么?”[這一組課文的三個片斷分別是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臨死前的嚴監(jiàn,古代對讀書人的稱呼)生、“鳳辣子”初見林黛玉。] “本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一個片斷《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學習這個片斷,我們分三遍讀課文(出示課件)初讀課文,初知人物形象;精讀課文,再現人物形象;研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二、初讀課文,初知人物形象。 1、“我們先讀課文導讀,再來讀課文,想一想這個片斷,寫了誰?寫了一件什么事?” 2、用課件提出初讀要求:①把課文自由地讀一遍,要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順。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查查字典,或問問同桌。②、讀后要說說:小嘎子或胖墩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學生自由地讀課文。3、用課件正音。兒化音:小胖墩兒 單褂兒 虎勢兒 猴兒似的 牛勁兒(教學時先點名讀再放音,作比較,跟讀)(兒化音,不能將“兒”讀出,讀“兒”后面的音時,要把舌頭卷起來)四個字的詞語:手疾眼快 一叉一摟 精神抖擻 傻大黑粗 動轉不停 三抓兩撓 膀大腰粗 推拉拽頂 仰面朝天(注意放音)4、課件出現“走馬燈”,理解“走馬燈”的意思。5、小嘎子或胖墩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三、精讀課文,再現人物形象。 1、用課件出示精讀要求:“這一次是為表演作準備的讀。讀時要劃出描寫小嘎子和胖墩兒動作的詞,在頭腦里要浮現出他們摔跤的情景,可以邊讀邊加上動作進行體會。同桌之間可以討論。看看有哪些學生能當好演員,演出小嘎子和胖墩兒摔跤的經過,沒有上臺的學生,要當好評委。(評出最佳演員和最佳評委各一名” ) 2、教師可以作幾個動作示范(塌了腰,合了襠,推拉拽頂),好讓學生加上動作作體會。3、學生讀課文。 4、學生讀完之后出示課件:放摔跤的視頻和圖片。 5、讓學生對照圖片和描寫動作的句子對照起來,想象一下摔跤的動作。 6、表演開始。(選兩搭檔進行表演,老師當導演)導語:“現在我們請一對同學當演員,上臺來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兒,把他們摔跤的動作過程演出來。其他的在底下仔細觀看,對照課文的詞句,看看他們是不是準確地把兩個人物的每一個動作和摔跤的經過都表演出來。”6演員演完戲,及時組織兩隊搭檔進行評價,指出表演準確和不準確的地方。評出優勝獎。然后看哪位評委,評得最好。給其優勝獎。教師要特別注意下面這些地方,“演員”是否表演出來,是否遺漏,“導演”指導評價是否到位:(1)“是嗎?”小胖墩兒跳起來。立刻退后兩步,一閃身脫了單褂兒,叉著腰說,“來吧,是一叉一摟的,還是隨便摔?”──注意爽快、無所謂懼的語氣、跳”“退”“閃”(快速轉身)的作和“叉腰”的站立姿勢的表演和評價。(2)倆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打架似的對起陣來。──注意“虎勢一站”(要擺出老虎兇猛的氣勢)(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注意:①小嘎子的“精神抖擻”“蹦來蹦去”“下冷絆子”(突然伸腳絆)的神情動作的表演和評價。②小胖墩兒“塌著腰(凹著腰),合了襠(合并兩腿),鼓著眼珠子”的動作表演和評價。(4)兩個人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終于三抓兩撓,揪在了一起。這一來,小嘎子可上了當:小胖墩兒膀大腰粗,一身牛勁,任你怎樣推拉拽頂,硬是扳他不動。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趁勢往旁側里一推,咕咚一聲,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注意“轉了三四圈,終于三抓兩撓(抓)”“推拉拽頂”“剛想用腳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趁勢往旁側里一推”的動作表演和評價。四、再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讀前放課文朗讀的課件。 2、讀時作好批注(課件):①這個片斷對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描寫極為細致,在動作描寫的同時,還夾雜著對小嘎子心理活動的刻畫。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動作描寫,哪些句子是心理活動的刻畫?②小嘎子和小小胖墩兒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同學們在橫線上,填上你認為合適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_________________的胖墩兒。要說說理由。(關于小嘎子,可以填上聰明、活潑、調皮、頑皮、靈活等等;關于小胖墩兒,可以填上沉穩、憨厚、誠實、老實等等。)3、讀后學生交流要交流得有理有據。[交流時,先說填空的內容,再說動作描寫或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要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再說理由。]并將學生交流的“人物形象”有選擇地板書在黑板上;小嘎子——有心計、機靈、敏捷、有智謀、爭強好勝,小胖墩兒——沉穩、憨厚、誠實、老實。—— 答案預設:小嘎子是個個性鮮明的男孩子。他“從不單憑力氣”跟人家硬拼,而是一向“仗著眼疾手快”,所以,這次跟胖墩兒摔跤,“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而選擇了適合自己特長的“隨便摔”的方式。從一開始對摔跤方式的選擇,就可見這個頑皮的小男孩富有心計。起初,他依據自己和胖墩兒的體型差異,找準對方的弱點,“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采取了圍著對手“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的戰術。在摔跤中,當他處于劣勢時,他便積極開動腦筋,“推拉拽頂”,想出了各種辦法。就是在他與胖墩兒戰到最后時,他還是“想用腳腕子去勾他的腿”。就是摔跤過程都是見小嘎子的蠻干硬拼硬斗,處處可見他的機靈、敏捷、有智謀。另外,從他時時想把對手打敗,又不難看出他爭強好勝的一面。4、總結:“作者主要采用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也兼用語言描寫的,生動地刻畫了兩個人物不同的特點。運用這樣的方法,就使讀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動作,聽到人物說的話,整個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們的眼前,栩栩如生。”5、挑戰讀。 --導語:以上我們讀了,演了,說了。下面再來一個挑戰讀,即和范讀進行比賽,看看哪位同學讀得更好。 五、齊讀課文,結束全課1.導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兩個新的朋友。讓我們齊聲朗讀課文,再次走進并親近這兩位朋友。2、齊讀。六、布置作業同學可以課外閱讀《小兵張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