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實驗課題”之有效教學框架《天馬》教案及反思
第四板塊——口語練習《我是小導游》 1、同桌熟讀課文,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2、同桌練習介紹天馬 ,注意介紹的順序與條理。3、各組選代表上臺比賽,選出最佳導游。第五板塊——拓展性學習1、介紹自己喜歡的與馬有關的藝術品、名畫、音樂。要求:按一定的順序介紹清楚,并能說清喜愛的原因。2、閱讀《戰馬精神》《馬踏飛燕》要求:(1)讀懂、讀熟。同桌互相提問回答。 (2)結合課文體會它們所表達的感情。 學生按要求介紹。 學生按要求閱讀、交流。第六板塊——總結全文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2.邊讀邊思考:(1)學了這一課,你積累了哪些詞語與句子。(2)你還有哪些收獲?3.總結中心,學習寫法。 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優美詞句。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學生嘗試總結、體會。第七板塊——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抄寫喜歡的詞語。 3、課外閱讀《戰馬的精神》《馬踏飛燕》 備注:每課教案具體用幾個板塊,根據每課的實際情況自定,備完課后,可以將多余的板塊刪.課后反思:
印象中在新課程改革剛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而著名的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對這句話,我的理解是:“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币虼耍谖业恼Z文課堂上,我有兩條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天馬》雖然是一篇說明文,但如果仔細挖掘的話,我們依然能夠發現豐富的情感因子。文中從介紹“天馬”的藝術造型到“天馬”名稱的由來,無處不洋溢著作者的驚嘆和欣賞之情,特別是課文最后一段揭示為什么把“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志,更是把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感知作者的情感,觸摸作者的心靈。通過“體態輕盈、神形兼備、生動健美、自由奔放……”詞語,體會“天馬”這個藝術珍品的價值和蘊含的象征意義。同時為我們的祖國因為有如此燦爛的文明而感到自豪。
2.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為了真正達到這樣的效果,在上課之前,我先非常認真地研讀了課文,先讓自己對文生情,然后用自己的情感去調動學生的情感,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一個情感溝通與交流的場所。實際的教學效果說明,教師課前所做的準備是非常必要的。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參與課堂的最有效方式。為了使學生更有效地參與課堂的交流,課前的預習就是重中之重。同時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并提出明確的要求。在這一課的預習方面,必做的內容大部分同學都能認真完成,而選作的內容,由于受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同學沒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