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桑”和多音字“朝”“遂”
2、理解詩行的意思,想象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情感,領會詩文的意境。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試著背誦古詩。
2、在對比閱讀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標:聯系自己以前積累的水的詞語或詩行,從“上善若水”主題中,感受水的美好。
教學重點:在對比閱讀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詩行的意思,想象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情感,領會詩文的意境。
教學難點:聯系自己以前積累的水的詞語或詩行,充分感受水的美好。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播放動畫
(讓學生直觀感受水,對水喜愛。)
(一)調動積累,引入課題
1、啟發談話,引出主題“上善若水”。
師:是啊,水無處不在,它給咱們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呢?
生:……
師:從大家爭先恐后的發言中,我們深深的感受到,水是萬物之源、生命之本。這不僅使老師想起“上善若水”這行話,這是我國著名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的。(板書)你們知道“善”是什么意思嗎?
生:善良、……
師:“善”本身有善良的意思,但在這里是好的意思。告訴我們水是非常好的事物。
2、復習有關描寫水的詞語。(從整體上,讓學生對水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聯系到已有積累的知識,復習舊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師:同學們還積累了哪些關于水的詞語呢?
生:……
師:看來孩子們是愛水的,積累了這么多的好詞。
3、引出課題(整體把握教學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學習內容的同時,自然引入新課。)
師:古人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自然喜好看萬千水。今天,我們追隨著古人的足跡一起去看一看水,到哪里去呢?讓我們去白居易的詩(齊讀課題)《浪淘沙》中看看吧!
(二)豐富積累,感悟古詩。
1、自讀詩文,讀準字音,讀通詩文。
師:學古詩,我們知道是(出示ppt,讀)。
好,現在開始。
生自己學習。
師:老師看你學的挺認真的,沖著你這股認真勁,請你來讀讀古詩。
指名一生讀古詩。
師:他讀準字音了嗎?
指名一生評價。
師:善于傾聽是非常好的學習習慣。這個“朝”是個多音字,在這里你為什么不讀“ ”呢?
生答。
師:你把大致的意思講對了,但更準確的說,這里“朝”是指早晨的太陽,也就是朝霞。來,我們再讀讀這行詩。
生讀第二行。
師:讀準了字音,咱們一起來讀讀整首詩。
齊讀古詩。
2、互讀詩文,自己解詩明意。
師: 誰來說說詩行的意思。
他說的時候,請其他同學仔細聽,和自己理解的是不是一樣?
生試著自己說說整首詩意思。
師:他的意思講清楚了嗎?說說你的見解(其他學生補充理解詩意)
【平沙指什么?(平地)。對,這是指哪兒的平地?(水中的)說的真好,準確地說,這里指的是海中的平地!俊鍟
師:“暮去朝來淘不住”的意思是海水每天從朝霞升起到暮色降臨,不停的推擁著大地,沖滌著大地。就讓東海變成了桑田。現在,我們了解了詩的意思,帶著理解,再來讀讀整首詩。
齊讀古詩。
3、細讀詩文,聯想畫面。
師:白居易筆下的水是什么樣子的呢?讀
生讀第一行詩
師:讀到此時,你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