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朋端陽》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句子1:包好的粽子有斧頭粽、狗頭粽、尖角粽、抱兒粽等,這是按形狀來分的。至于白米粽、棗子粽、赤豆粽、豬肉粽,那是按用料來分的。
。ɡ碛桑呼兆有螤罡鳟、用料不一;用分總的句式寫)
誰能用分總的句式說一句話?你能將自己的說的話改成總分關系的句式嗎?
句子2:粽子放在鍋里煮,一會兒,屋里就充滿了糯米和竹葉的清香。熟了熟了,媽媽撿起一只,讓孩子們先分著嘗嘗。這熱氣騰騰的粽子,比任何東西都要好吃。
你喜歡吃怎樣的粽子就吃怎樣的粽子,要咸的有咸的,要甜的有甜的,真是應有盡有。大家想不想吃?想吃的請舉手,大家都想吃(指名)你很想吃,可老師這里沒有粽子,怎么辦?那我們就以讀代吃,行嗎?(評:a.老師感覺你吃得不是很香,誰吃得更香一點,指名讀,確實吃的很香)但羅老師總感覺他一個人這樣讀好像缺了點什么,大家有沒有發現?(你們說,這端午節讓一個人在那吃,是不是太冷清了?)那我們就一起來以讀代吃。把節日的熱鬧氣氛讀出來。(齊讀)
。3)粽子吃過以后,我們該去聽老人們——講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屈原,誰知道屈原是何許人?(讓學生說,如果學生說不出,出示材料,)
。ㄇ俏覈膶W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利用楚國民歌的形式,運用楚語方言,創造了“楚辭體”,他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詩中抒發了自己的愛國情懷,開創了我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的傳統。他的作品被譯成各種文字。1953年,屈原被列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大家快速瀏覽,再評價一下,屈原是怎樣一個人,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學問,愛國)
屈原最后是什么結果。(投江自殺)
屈原這樣有學問,這樣愛國的人,而投江自殺,你們覺得他冤不冤哪?(冤)冤在哪?誰來分折一下。
自己一心想使國家富強,卻遭到流放;
楚王不任用盡忠報國的人而長嘆;
為楚王昏庸腐敗,致使都城被人占領,百姓遭難而長嘆;
為自己有一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救國無望而長嘆。
那你有話想對屈原說嗎?以《屈原,我想對您說》為主題,可以說一兩句,也可以多說些,把想說的內容寫在家庭作業本上。
嗯,屈原為了不做亡國奴,為了對昏君楚王的反抗,為了表達自己對祖國深深的愛,而投江自殺,所以屈原在跳江前要——“長嘆一聲”,我們一起來將這句子讀一讀。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汩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長嘆一聲:“永別了……祖國!”一縱身跳入江中。
小結:
同學們想一想,屈原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死了都2000多年了,怎么到今天乃至將來,人們還要在端午這一天包粽子和賽龍舟呀,這說明什么?
。ㄕf明有學問,愛國的人,人們永遠紀念他)
(三)再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現在羅老師把時間再一次還給大家自己,你們自己喜歡讀哪一塊就讀哪一塊,喜歡讀哪一句就讀哪一句,讀的時候邊想一想,按單元提示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怎樣歸納?(歸納前請一個學生讀一讀單元提示)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五月端陽,姑娘們做香袋,婦女們包粽子,小伙子們賽龍舟的熱鬧情形和老人們講述屈原的故事等風俗習慣。
三、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