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教案設計 《望湖樓醉書》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
②教師適當點撥。
下雨前:“黑云翻墨”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
雨 中:“百雨跳珠亂入船”此時感受到了什么?(雨大)
生活中見到這樣的暴雨嗎?請用一個詞來形容?
雨 后:“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雨過天睛,你想到什么?體會詩人心境的舒暢。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對語言的獨特體驗,挖掘字里行間蘊含的人文內涵。]
5、回讀:一切景語皆情語。
6、小結: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大自然變化。多么迅速,詩人用筆又是多么的神奇。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景象的動態美。四句短小精焊,富于音樂美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讓我們通過讀來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吧!
7、朗讀:① 自由讀 ② 指名讀 ③ 指導讀
④ 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兒,有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
8、配樂吟誦。
五、回歸整體
1、學完了兩首詩,夏日西湖的自然景觀,如雨后空氣,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詩人以高招的筆法:寫景抒情,寓情于景,讓我們再次高呼:“一切景語皆情語”。
[設計意圖:找準詩中的契合點,進行概語、總結、回歸、使整堂課的結構回歸一個“圓”。]
2、配樂齊讀兩首古詩
六、總結延伸
1、總結: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所能領略到的也只是古詩的點滴魅力,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解讀感受到的是屬于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這是我們在這堂課中最大的所得。我想和同學們說的是,文學的大門永遠向是愛好它的人們敞開的,原同學們都能在更多的詩歌、閱讀中獲得美的體驗。
[設計意圖:課堂之外天地寬,讓每個學生對詩歌作品的獨特體驗延續到課外,讓他們在更廣泛地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獲得心靈的豐盈,才是詩歌教學的真正目的。]
2、學生自己設計作業:畫、說、寫、背、演、默、收集兩位詩人的詩或背寫夏天的詩。
[設計意圖:把代表教師至高權力的“布置作業”的權力下放給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了課堂的主人。同時,學生還有選擇作業的權力和自由,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自己設計作業的五花八門,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和其他各種學科知識間的整合,課內向課外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