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 寫《史記》(第二課時實錄)
師:讓我們一起讀這段話,牢記這份臨終的囑托吧。
生:齊讀。
師:望著父親那漸漸合上的雙眼,司馬遷一定有許多話要對父親說,他想說什么呢?請同學生們默讀
課文第一自然段,用這樣的形式表達出來。
(出示:爸爸,我親愛的爸爸!我 。)
生:我一定會完成你的遺愿的。
生:我知道您早就想編一本史書,記載這2600年的歷史。
生:我受您的影響,我也開始廣交朋友,博覽史書了。
生:我一定會完成這部史書的
……
師:同學們,你們是善解人意的孩子。你們已經讀懂了,(指課題)“司發憤寫《史記》”的原因。那就是黃河文化的熏陶,英雄故事的激勵,父親臨終的囑托。
師: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意外發生了。
師:(出示:“正當”至“了此殘生”)自由輕聲地讀。
師:知道什么叫“橫禍”嗎?
生:就是突然降臨的大禍。
生:就是莫名其妙的災禍。
生:就是沒想到的災禍。
師:只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就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這突然來臨的滅頂之災,就是——
生:“飛來橫禍”!
師:你能想象到嗎,盛怒之下的漢武帝可能對司馬遷動用什么殘酷的刑罰呢
生:夾手指。
師:殘酷。
生:用烙鐵烙。
師:殘酷!
生:讓他抬不起頭來。
師:殘酷!!
師:能讓一個心系父親囑托、發憤為國編史的人,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可見他所受的刑罰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殘酷。據史書記載,從此,司馬遷就失去了男人的尊嚴,與那些半人半妖太監為伍了。你們能明白嗎?
生:(點頭示懂,臺下笑聲)
師:)所以他——
生:悲憤交加。
師:所以他想——
生:血濺墻頭。
師:所以他要——
生:了此殘生。
師:孩子們,用你的心去讀,就讀這三個詞、十二個字。
生:齊讀:悲憤交加,血淺墻頭,了此殘生。
師:你能理解司馬遷此時的感受嗎?你可以先說再讀,也可以先讀再說。
(出示:我知道,此時您一定 。)
生:我知道您此時一定非常痛苦。(讀)
生:我知道您此時一定是生不如死。(讀)
師:讓我們一起輕聲地讀,來表達我們各自的理解。
生:(齊讀)
師:背負著痛苦與恥辱的重壓,面臨著求生與求死的抉擇,司馬遷,該怎么辦呢?
(出示:“但是”到“隸字”)輕聲地讀,用心去體會。
生:自由讀書。
師:司馬遷想到了什么?(“想”的內容變色)
生:個別讀。
師:司馬遷終于選擇了生。因為,他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
生:齊讀:“人總是要死的”至“還輕嗎?”
師:我不能做輕于鴻毛的人,我一定要——
生:活下去。
師:我一定要——
生:完成這部史書。
師:是的,“人總是要死的……有的輕于鴻毛。”這句話的意思在古文里是這么說的:
(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讓我們連讀三遍,記住這句千古名言吧。
生:齊讀三遍。
師:對照上面這句話,能讀懂“固”、“或”的意思嗎?
生:“固”就是總是的意思,“或”就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