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不值教學案例
一、復習導入:
1、用課件展示春天的美好風光,學生欣賞春光。
2、看到這些春光,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或是詩句。
3、過渡:即使是同樣的風、同樣的雨、同樣的花,在不同的詩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游園不值》板書課題
分析:學古詩,首先要讓學生入情境,這是一首春天的詩,怎樣讓身處課堂上的學生也能夠感受到美好的春光呢?教師借助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一系列美麗的春光圖,并且給這些圖片配上了門德爾松的〈春之歌〉。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欣賞著明媚的春光圖,也自然而然地走進了美麗的春天。然后,教師問學生,看到這些春光,你想到了詩句?身臨其境的學生馬上就想到了許多與春天有關的詩句,這既是對以往讀過的古詩詞的回顧與復習,也為下面古詩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教學新課
1、課件出示古詩。
簡介作者:宋朝、葉紹翁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
2、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全詩。
(1)學生自讀后匯報交流。重點提示學生“屐”的寫法并當場描紅。
(2)指名讀詩、齊讀全詩。
3、同桌交流詩意。理解的詞語和不理解的詞語都可以交流
分析:教師首先讓學生從認識作者入手、然后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全詩。在字型上著重指導學生寫了“屐”這個生字。因為這首詩的詩中沒有特別難理解的詞語,所以,教師設計了讓學生自己自學,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帶著不理解的問題全班交流的方式來達到理解詩意的目的,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4、集體交流匯報
(1)理解詩題。重點理解“不值”
(2)詩中的哪一句話照應了課題?(小扣柴扉久不開)
詩人小扣柴扉卻久久沒有人來開,他會自言自語說些什么呢?
板書:掃興
詩人為什么“小扣”柴扉呢?
還有哪些地方能讀出詩人對春天景物的愛惜?
“應憐屐齒印蒼苔”
(3)帶著失望的心情讀好一、二兩句。
分析:從課題入手,抓住“小扣柴扉久不開”讓學生追究久不開的原因。先引導學生從理解課題入手,理解“不值”就是沒有遇到的意思,然后設問詩中的哪一句話照應了課題?直接把學生引入到對詩文小扣柴扉久不開”的理解之中。接著推敲“小扣”一詞,設疑:詩人為什么“小扣”柴扉呢?從而體會出詩句中透出的詩人對春天景物的憐惜與喜愛。由“還有哪些地方能讀出詩人對春天景物的愛惜?”這一問題引到對應憐屐齒印蒼苔一句的理解接著又進一步抓住“柴扉久不開”時詩人想些什么?會自言自語說些什么?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失望、掃興、遺憾,為下文詩人看到紅杏的快慰心情的轉變打下基礎。
(4)詩人想來游園,卻沒有遇到主人,照理說詩人應該回去了。可是,是什么留住了詩人的腳步呢?
出示紅杏圖
填空:一枝()的紅杏
說一說,詩人看到的是一枝怎樣的紅杏?
(嬌艷、美麗……)
讀;一枝紅杏出墻來
這一枝紅杏是怎樣出墻來的呢?
填空:一枝紅杏()出墻來
(躍、伸、探……)從中體會紅杏的迫不及待。
讀;一枝紅杏出墻來
現在,你覺得這又是一枝怎樣的紅杏呢?
填空:一枝()的紅杏
(充滿生機、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