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課 題 二泉映月 第二 教時 主講人 吳艷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描寫琴聲的句子。 2、能聯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 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一定的想象能力。 3、學習主人公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重點難點 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樂曲豐富的內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板 書 設 計 二泉映月 抗爭 向往 (曲線圖) 贊嘆 懷念 思索 愛…… 預習要求 1、 讀熟課文,質疑; 2、 搜集了解阿炳生平及二胡曲《二泉映月》的相關資料。 教 學 過 程 修改調整 一、破題導入,揭示課題。 在無錫惠山有一個著名的景點——“二泉映月”,阿炳就是在這二泉邊創作了一首享譽世界的不朽樂曲——《二泉映月》(齊讀課題)。 二、了解坎坷,感悟情懷。 1、(音樂起)又是一個中秋夜,雙目失明的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又來到了二泉。夜深人靜,月光清冷,他靜靜地聆聽著二泉那淙淙的流水聲,不禁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許多聲音,什么聲音呢?顯示,齊讀: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2、 他似乎聽到了,似乎聽到了,似乎——同學們,真的是泉水在嘆息哭泣嗎?(不是)是誰在嘆息哭泣?(是阿炳)誰在傾訴吶喊?(是阿炳)哦!阿炳聽到的不是泉聲,而是自己的心聲。你們聽,(師嘆息)他的心在(范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