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8、從你們的朗讀中我感受了阿炳的一身傲骨,感受到了他的堅定信念。我們仿佛聽到他在對無情的命運發出吶喊:“來吧,我不怕你!”一起喊起來——“來吧,我不怕你!”“來吧,我決不放棄!”保持這種情緒,讀——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自評:此環節的教學中,為引導學生充分體會阿炳經歷的坎坷,我抓住一個重點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體會語言文字,在反復品讀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讀,充分理解阿炳不平靜的內心世界,剖析“積淀已久的情懷”。為接下來理解《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作好鋪墊,從而實現先悟情后入境,水道渠成。) 三、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1、過渡: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引讀)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動著,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弦上流瀉出來。 2、同學們,這流瀉出來的樂曲就是《二泉映月》。這首樂曲后來在國際國內的影響都非常之大。相傳日本著名的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在欣賞完這首曲子之后,被深深打動,竟泣不成聲,不由得跪了下來。究竟是什么樣的樂曲,竟有這么大的魅力呢?你們好奇嗎?想不想聽?好,滿足你們。但是我也有要求:這首樂曲的旋律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注意聽清楚,開頭部分是怎樣的?中間部分是怎樣的?結尾部分又是怎樣的?等聽完了來說一說。閉上眼睛,用心去聆聽。(播放《二泉映月》。) 3、 反饋。師評:看得出來,同學們對音樂有一定的感受能力,而且都是用心去聽的。真不錯!盡管表達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沒關系。我們畢竟不是音樂家,更不是大作家嘛!看看書上是怎么寫的,好嗎?自己讀一讀第五自然段中有關的語句,劃出琴聲是怎樣變化的? 4、 反饋: (1)顯示,齊讀。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2)同學們,其實琴聲的變化是可以用一條曲線畫出來的。來,伸出你寫字的手跟老師一起邊讀邊畫。 5、 同學們,你想過嗎?琴聲之所以會這樣變化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是因為阿炳在演奏的時候,他的情懷始終是在變化著的。)怎樣變的?再讀課文。 6、 反饋,顯示,齊讀: 開頭時——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高潮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