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用心感悟文章表達方法。
2、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理解“傾訴、傾注”等詞語的意思及表達的情感;掌握文中雙引號的用法。
3、拓展閱讀,進一步認識海倫的形象,感受愛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營造情境。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9課《海倫·凱勒》,這就是海倫﹒凱勒,一位傳奇女子 !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課件出示)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次呼喚這個名字──生齊讀:海倫·凱勒。
2、通過上節課學習,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嗎?生說
師板書:生病——奮斗——奉獻
3、誰來說說海倫凱勒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生說,師板書:不屈不撓
這節課咱們來繼續學習課文,通過細讀文本,深入體會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并感悟作者是如何寫的。
二、品讀語言,感悟形象。
(一)走進海倫凱勒一生中最痛苦最不幸的時光。
1、默讀課文第一節,說說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課件出示課文第一節)
交流所得:
重點抓住:“天哪,誰能……一歲半的娃娃呀!”(對海倫的同情、擔心)
“傾訴”是什么意思,理解嗎?“不能,也不能”
想想該如何讀好這一節?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才一歲半的小海倫就要面對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命運看似已經無情地拋棄了她,殘忍地把她禁閉在孤獨的世界里。可事實上海倫凱勒卻“看”到了這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第五自然段。
課件出示第五節文字
1、海倫看到的是怎樣的世界?(板書:“看”)(美麗、玫瑰園、花瓣)
2、這是她真正看到的嗎?雙引號里邊的這個“看”字你怎么理解?這里雙引號的作用是什么呢?同學們,你認為,是什么讓海倫看到了如此美妙的世界?(知識)
(二)深入感悟海倫“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過渡:從面對黑暗沉寂到“看”到美妙的世界,海倫靠什么走過了這條常人難以想象的道路?
生說:勇敢、不怕困難、“不屈不撓”……
師抓“不屈不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詞語,這個詞語只是個大概的、泛泛的說法,如果沒有具體的細節描寫,是支撐不起來的。
出示學習活動單一: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最能表現海倫凱勒不屈不撓奮斗精神的語句,再反復讀讀,透過語言想象當時的情景,并在句子旁寫寫你的感受。
生自學
集體交流
1、如饑似渴地學習。
課件出示: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
① 說說你的閱讀感受。
③ “如饑似渴”什么意思?(如同饑餓的人需要食物,口渴的人需要水。)海倫凱勒此時最需要的是什么?(知識)作者還把海倫比作了什么?生動形象地突出了什么?(對知識的渴求十分強烈)讀著句子,我相信你眼前會浮現出海倫渴求知識的情景。
師語言點撥:也許這是一個早晨,太陽還沒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倫已在做什么?她是怎么做的?來說說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