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第二課時課堂教學實錄
師:請認真讀一讀《蟬和狐貍》這則故事的第一小節,理解“圈套”一詞的含義。
生自由讀文。
生:“圈套”指“計謀”。
生:“圈套”指“陰謀詭計”。
生:“圈套”指騙別人的手段。
師:請把這則故事一、二兩小節邊起來讀一讀,思考“圈套”在這一課中是什么意思。
生:“圈套”是在這則故事里指的是狐貍想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它所用的計謀。
師:他用的是什么計謀呢?
生:用甜言蜜語來打動蟬。
師:狐貍是怎么用甜言蜜語來打動蟬的呢?找出狐貍說的話多讀兩遍,讀出狐貍贊美的語氣來。
生練習讀文后指名讀文。
師:用心默讀第三小節,看這是一只怎樣的蟬,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
生讀文寫體會。
生:這只蟬太聰明了,他用一片樹葉便識破了狐貍的嘴臉。
生:這只蟬真是絕頂的聰明,他為了識破狐貍的計謀,先用一片樹葉來試探他。
生:通過讀這一段,我體會到壞人說好聽的話,因為他急于做壞事,急于想得到結果,他太低估了對手的能力。我想到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做糟,容易露出自己真面目。
師:哦?你是說壞人要想隱藏自己的險惡用心還得繼續沉住氣,繼續騙下去是嗎?
生:那倒不是。我是說我們可以利用壞人急于求成求勝的心態,在遇到狐貍這樣的壞人時,我們要稍微動點心思,便可識破他的陰謀,防止上當受騙。
師:你的聰明要賽過一休了!“蟬察覺其中有詐”,他是怎么察覺到的呢?
生:蟬可能從狐貍說“你能下來讓我見識一下您那動聽的歌喉嗎?”這句話中察覺到的。
師:狐貍的這句話說的有何破綻?
生:蟬一直在樹上唱歌,而且歌聲很響亮。狐貍在樹下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蟬的歌聲,不必要讓蟬飛到樹下來唱給他聽呀!
師:用心讀書了,答案就在課文里。你看趙薇同學多聰明,不僅從課文里找到了根據,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蟬還會從哪里察覺有詐呢?
生:狐貍說:“你的歌聲多么美妙!您真是個天才的歌唱家!”這句話里察覺的。因為在動物王國里,大家都知道狐貍心術不正。對于心術不正的人說這么好聽的話一定是有他的目的的。所以蟬察覺這其中必定有詐。
師:說得非常有道理。文中還有這么一句話:“狐貍以為是蟬,猛地撲了過去。”此時此刻,狐貍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
生:驚喜萬分。
生:非常激動。
師:請帶著你的理解讀好這三小節。
生自由讀文后指名讀文。
生:王婕讀出了狐貍贊美的語氣和激動的心情。
生:王婕讀得非常投入,我感覺自己就是那只狐貍了獨(生笑)。
師:狐貍很聰明啊,只是他沒把自己的聰明用在正道上,所以大家不喜歡它。齊讀最后一小節。
生齊讀。
師:讀了這一小節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讀了“自從看到你的糞便里摻雜著蟬的翅膀”這一句,我想到了這只蟬多象那只可憐的烏鴉嘴里的那塊肉啊!只是烏鴉僅僅被騙去了一塊肉,而這只蟬卻可能是因為和烏鴉一樣愛聽甜言蜜語,結果連自己的小命也送掉了。
生:通過讀“自從看到你的糞便里摻雜著蟬的翅膀,我對你就懷有戒心了。”這句話,我體會到這是一只細心觀察,善于分析問題的蟬,他的聰明之處就在于對壞人時刻保持著戒心。
生:通過讀這一段,我想,我們對壞人要時刻提高警惕。壞人說好話是他騙術的一種,我們不能被他的好話迷糊了。
師: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