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實錄
【教學理念】1、“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發現。”
2、以“品文意、練思維、重朗讀、抓落實”為研讀目標,力求體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文本內容的前后對比,知道滴水為何能夠穿石。
3、與文本對話過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業的人, 離 不開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漫畫“挖井人”,通過課內外聯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
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
【 教學方法 】
用“五重教學法”教學,通過與文本對話,真實體驗,展開想像,并運用形式各異、充滿鼓勵與思考的閱讀,讓學生讀出情趣,咀嚼品味,通過課內外聯系,獲得立體的、多層面的審美感受,走的進,用的出。
【 課堂實錄 】
師:普普通通的水(板書:水),平平凡凡的石(板書:石,書寫較大),卻演繹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話(板書:滴、穿;穿字長些),留下了耐人尋味的啟示。(板書:的啟示)
師:留下了什么啟示呢?在讀書之前我送給大家一個字(板書:百,生讀)有句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其實就算你讀一百遍,如果是漫不經心,還不如認認真真讀一遍,(用紅粉筆描“百”字上面一橫),下面就請大家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讀一遍課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生:認認真真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
生: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師: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老師也找到了(出示小黑板:我們要銘記……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大家讀一讀,自己體會體會。
生:讀啟示。
師:哪位同學愿意讀給大家聽。
生:朗讀。
師:實現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為什么會給我們這么重要的啟示呢?
讓我們走進太極洞,去見識一下“滴水穿石”這個奇觀,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大家細讀第一節,思考水滴為何能夠穿石?
生:自由讀第一節。
師:誰愿意做個導游,通過自己的朗讀把太極洞奇觀介紹給大家。
生:讀第一節,很有感情。
師:你是一位出色的導游,誰來說說微不足道的水滴為何能夠穿石?
生: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的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一大奇觀。
師:你再讀讀這部分,看能不能讓大家聽出來水滴是如何滴穿石頭的。
生: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
師:停,打斷一下,老師感覺水滴著滴著停了,你再讀一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不同的感覺。
生:再讀,并強調了“接連不斷”。
師:誰聽出來了,滴水是如何穿石的。
生:因為水滴接連不斷的滴,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
生:水滴靠的是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
師:的確,功到自然成。大家能不能也通過自己的朗讀,讀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
生:自由讀這部分。
師:讀給你的同桌聽,看你的同桌有沒有與你相同的感受。
生:互讀這一部分。
師: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極洞內這一大奇觀,但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在生活中,雨水同樣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從高空落下來,力量肯定比太極洞里的水滴大得多,為什么卻沒有把石塊滴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