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松》教學案(第二課時)
讀既是能力,又是手段。我以讀為主要手段,把讀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感悟、感染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體需要。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與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閱讀內容進行交流。學生在自主、輕松愉悅的心態下,進行學習,學得有情趣,有味道,有收獲。真正找到了“我是學習小主人”的感覺。 這里演示圖片資料,旨在幫助學生體會迎客松的奇特和秀美。 學生扮演迎客松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幫助他們理解迎客松名稱的由來,還能豐富情感,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欣賞陪客松圖片、補充文字資料能有效幫助學生作者把陪客松比作巨人的妙處。 想象說話既是對學習內容的豐富與拓展,又能有效積累語言,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對黃山松的奇特與秀麗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受,這時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不但拓寬了學生學習的視野,更有效地幫助了學生對黃山松的奇特與秀麗的深刻感受,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學生在讀、說、看的基礎上對黃山奇松有了獨特而深刻的體驗與感受。他們躍躍欲試,已有想表達的需要。這時設計“為圖片配文字”環節是滿足他們的需要,搭建展現的平臺,讓他們自由表達。同時,既達到語言內化的目的,也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 閱讀教學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們要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大顯身手,自我閱讀,自我表達。 由于黃山奇松的優美姿態遠遠不止這些,課文留給了閱讀空間,我們應抓住契機,調動學生閱讀儲備,進行創造性閱讀和想象閱讀。 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讓學生扮演攝影師展示“黃山奇松圖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可以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是將語文趣味化、實踐化、生活化。 這里設計“閱讀拓展”環節主要是挖掘和利用語文資源,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此環節設計多層次、多向性的作業,是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有限的范圍內有選擇的空間,這樣就會提高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和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