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樹瀑布》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我們學過哪些描寫瀑布的詩?誰來朗誦一下。
[學生只會背李白《望廬山瀑布》,今后要多訓練他們圍繞某個主題收集、背誦詩詞的習慣]
2、誰看到過葉圣陶的現代詩《瀑布》?聽老師朗誦一下。
3、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有氣勢,很美。)
4、揭示課題。
5、教師簡單介紹黃果樹瀑布:在貴州省鎮寧市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形成原因:縣城西南15千米處有條白水河,這里高山重疊,河水從東北山嶺中奪路而出。到了黃果樹地段,突然河床中斷了,滾滾水流順流下跌,形成了九級飛瀑。
過渡:這瀑布到底是怎樣的一幅壯觀的景象?(欣賞圖片)
二、初讀課文
1、檢查預習中朗讀課文的情況。
同桌每人一自然段輪讀課文,相互給予評價。
2、說說哪些字音容易讀錯,全班學生強化。
(學生說到“撩”、“挾”,順便用演示動作法理解字義。)
3、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討論理解:
漫天浮游,讓學生想象生活中看到的類似情景:大霧,大雪,噴水澆花……
凝神諦聽:集中注意力仔細地聽。
喧囂:聲音雜亂,不清楚。
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人喧馬嘶:形容大聲喧鬧,馬在嘶鳴,比較熱鬧的樣子。
4、教師提出一些詞語讓學生討論理解:杰作、山回谷應、掩映,是什么映襯著什么?人喧馬嘶,生活中有這樣的情景嗎?(集市、鬧市)
[任何時候都要讓教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探討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5、說一說,課文按游覽順序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指出黃果樹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具體寫在黃果樹瀑布景區游覽的所見、所聞、所感。
6、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站在哪些點來觀察黃果樹瀑布的?
(剛進入風景區,透過樹的縫隙,來到谷底,登上平臺)
每一個觀察點看到的景象都不同,這就是游記中的“移步換景”。
[這一個教學環節可以放在第二課時]
三、學習生字
1、同桌討論生字的讀音、部首、寫法、詞義、形近詞和擴詞。
[學生之間資源共享,提高了生字學習的效率。]
2、用鋼筆描紅、臨寫。
3、完成“讀一讀,再抄寫”。
四、作業
1、書寫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幻燈片2、3)
3.這節課我們就去游覽黃果樹瀑布。
二、走近黃果樹瀑布,讀出印象,讀出感受。
1.如果說廬山瀑布因“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入九天”而令人驚嘆的話,那黃果樹瀑布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美好的印象呢?(結合課題板書句式:黃果樹瀑布真_______!生:默讀課文后回答:黃果樹瀑布真壯觀 、美麗、寬、氣勢非凡、雄偉……)(出示幻燈片4)
2.黃果樹瀑布是如此壯觀雄偉、氣勢非凡,用一個字概括就是?( 生:接答:美。ǔ鍪净脽羝5——13)
3. 它到底美在哪兒呢?請大家輕聲地讀讀課文,用你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仔細地找一找,用你敏銳的心靈觸角盡情地品一品。(學生自讀課文后交流)
(生1:黃果樹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