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在大海中永生》是蘇教版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原是一篇通訊文,后改成適應小學生閱讀的語文教材,記敘了歷史偉人鄧小平骨灰撒放大海的情景,謳歌了偉人的不朽功績,表達了人們對偉人的思念、緬懷之情,課文按時間順序,分別寫了飛機載著鄧小平爺爺的骨灰飛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別大海的三件事,進而表達人民祝愿鄧小平同志在大海中永生的強烈愿望。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自學學會生字“嶄”“騰”等,能通過查字典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領會排比句的作用。并開展說話訓練,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3、體會人民為失去這一位偉人而悲痛的心情,緬懷鄧小平的豐功偉績,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能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人民與鄧小平爺爺的深厚感情,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1、怎樣讓學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地體會人們的悲痛之情,緬懷之情。
2、怎樣讓學生在課文情境中領會排比句的精妙之處。
三、說教法學法
1、鄧小平逝世學生還小,對當時的情況知之甚少,學生缺乏對失去親人的情感體驗,為加深對偉人的了解,課前要布置學生找一些鄧小平爺爺的故事來讀讀,了解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身邊的、家鄉的變化,同時教師搜集代表性的圖片資料,文字資料等制作成課件。
2、課文的線索比較清楚,作者運用擬人、排比、對偶等方法,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表達出人民對鄧小平同志深深地懷念和悲痛之情,教學中我采用抓住關鍵詞句,通過對重點段的研讀和品悟,使學生在思想上,情感上產生共鳴,受到震憾,同時體會第三自然段排比句的用法及妙處,開展說話訓練,培養學生的言語表達邏輯能力,力求情境交融,不破壞課文情境。
3、鄧小平同志傳奇的一生,他的豐功偉績,不是僅靠幾節課就能讓學生體會深刻的,因此學完本課后,教師要繼續布置學生開展讀書、講故事活動,通過閱讀、介紹、講故事、上網搜索、看影視等,使學生對偉人的印象更具體,對其豐功偉績了解更深刻。
4、教學思路:閱讀過程是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與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因而,為實現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難點,我將本課安排為三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思、議、批,有感受的地方寫上自己個人的感受,體驗和見解,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第二課時,研讀課文,領會感情,通過學習排比句式,體會妙處,活用表達,開展對話拓展,第三課時,復述課文遷移內化,直至背誦,下面結合自己上公開課的實踐體會,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四、說教學程序
一、回顧歷史,激情導入
1、欣賞歌曲《春天的故事》,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歌為誰而寫?(生:鄧小平)讓我們一起來輕輕地,呼喚這們偉大而慈祥的老人(生齊讀:鄧小平爺爺)
2、師:鄧小平爺爺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一生,結合你收集的資料,說說他為人民做出了哪些貢獻?(生發言,師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