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二課時說課稿
2、任務驅動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我都設計了一些問題,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帶著任務進行課堂學習和課后學習。)
3、朗讀感悟法(教學中教師以讀代講,在讀中醞釀情感、激發情感,升華情感,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語句,感悟語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讓學生喜愛朗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
2、合作探究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說勤奮》等說理性文章,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并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如:自己確定學習方式,結合課本,也可以參閱課外讀物、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諧互助,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協作精神。為他們今后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理解精神。
1、認識奇觀、分析原因、找出觀點。
(1)創設情境,激起欲望。
課件出示奇石圖,問學生:你知道上面畫的是什么嗎?它為什么會這樣呢?說明了什么問題?自由讀第1、2自然段。
(2)根據學生匯報出示形成原因:“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著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3)齊讀并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詞語:接連不斷、 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等。
(4)理解“鍥而不舍”、體會“不容易”。
(5)用自己的話說說“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用上“因為……所以……”。
(6)出示滴水穿石課件問:同學們聽到什么?想到什么?
(7)學生匯報后提問:水滴有個自然的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得多,它能把石塊滴穿嗎?(指名讀第四自然段)再問:雨水有什么缺點?(告訴學生有時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從相反的方面進行說明,形成對比。)
(8)指導朗讀:雨水和水滴,你更喜歡誰?用喜歡的語氣齊讀第2自然段(課件出示),認識反問句并改寫成陳述句。
(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動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提出問題,這時學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帶著問題讀書,調動學生的看、聽、想、讀、說能力。同時對教材進行重組,把“水滴”與“雨水”進行集中與對比,這是“用教材”,而不是 “教教材”的具體表現。)
2、學習典范,尋找共性,體會精神。
如果我們也像水滴那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成。古今中外,有許多人像水滴那樣,他們取得成功了嗎?學生帶著問題小組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討論匯報。
(1) 學習李時珍事例。
學習流程:讀課文——交流資料——找關鍵詞語——體會經過努力取得成就——感情朗讀。
(2)分組合作學習愛迪生、齊白石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