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3
(2)第3、4段。教師:在小鎮街心,高斯就這樣認認真真地思考著,瞧他還是皺著眉,瞇著眼,緊盯著那個玻璃瓶。時間很快就過去了1分鐘、2分鐘、3分鐘……10分鐘,這時除了難題在困擾高斯外,還有哪些因素在干擾他?
①圍觀的人多。引讀“這時,街中心……如何走出別人給他制造的困境”。如果是你面對挑釁者的起哄,你的心情如何?
②天氣惡劣。
教師:加上此時太陽光是那么的強,那個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
學生:(接讀)緊張地思考著……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教師:可以看出此時的天氣是(惡劣)的,此時的高斯心情是(緊張)的,此時高斯思索的神情更是(凝重)的。(3)第5~9段。
教師:我們每個人都為高斯捏出了汗、憋足了勁,最后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決難題的呢?在解決問題中高斯的哪些行為又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學生匯報。
適時介紹凸透鏡有聚光的作用,補充太陽灶、太陽能利用的有關知識。他是怎樣想到這個辦法的呢?(條件:陽光、老花鏡、物理知識。利用了陽光這一自然資源,巧妙利用了老花鏡,結合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為什么說高斯很聰明機智?談談自己的看法。
5這篇課文除了高斯以外,還有一個關鍵人物,你們知道他是誰嗎?文中也有幾處描寫老人的語句,你能把它找出來嗎?為什么說他是一位關鍵人物?(與旁人的行為對比、緩解高斯的緊張情緒給他鼓勵、為高斯解決問題帶來啟發。)再讀,感受這位慈祥的老人給予高斯的安慰。
四、朗讀課文 ,感受品質
1學了這篇課文,你喜歡故事中的哪些人物?為什么喜歡他們?
2你喜歡故事中的哪些片斷?讀一讀。
3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附:板書設
第十六課:詩兩首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注釋讀懂詩句,了解詩歌的大意。
2. 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3. 背誦《觀書有感》。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了解大意,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贊美書的名言警句。
學生:課前查閱《觀書有感》的資料及朱熹和狄金森的簡介。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介紹作者,引入課文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喜歡讀書,他們的作品也體現了他們對書的贊美。今天我們將一同領略古詩和現代詩的不同魅力。一首是——(生)南宋朱熹的《觀書有感》,一首是——(生)美國女作家狄金森的《神奇的書》。
二、 初讀解詞義,詩句脈絡清
1. 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 抽讀正音。注意“畝”“徘徊”“渠”的讀音。
3. 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運用工具書、誦讀、聯系上下詩句、看注釋等)。
4. 運用喜歡的方法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先小組再全班匯報。師生重點交流“鑒”“徘徊”“渠”等字詞。
5.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一鑒開:像一面打開的鏡子。(比喻)
徘徊:來回移動。(動作理解)
渠:它,水塘。
清如許:如此清澈。
6.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7.用自己的話說說你仿佛看到哪些景物。(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