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學實錄及評析
【課前交流】
t: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和同學談談這個話題,“母親”。看到這兩個字,你想說些什么?
s: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她對我的愛是無限的。
s:母愛給人的力量也是無窮的。
s:母愛是偉大的。
s:母愛是無處不在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t:這節課,老師跟同學們上的也是關于母親的愛。(板書課題)
〖評析〗
簡簡單單的課前交流,卻起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面對“母親”這個詞,(注意,不是“媽媽”),所有人心頭總會涌起許多感想,或多或少。而這些情感就為下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與吳碎新老師的,以“媽媽”為交流話題相比,這樣的課前交流更加有效率,更加出效果。
【課堂實錄】
一、直接入題
t:咱們一起來讀讀課題。
s:慈母情深。
t:讀得不錯,但我想請同學再深情得讀讀這四個字。(再讀)
t:讀了這四個字,你想知道什么?
s:情表現在哪里?
s:他們的情表現在哪里?
s:慈母對他孩子的情有多深?
t:這個問題問得真好,看來咱們同學都學會了讀遍天下書為侶這篇文章中的讀書方法。首先要思考為什么,質疑。那么這么多問題,咱們都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評析〗
讀課題這個環節,不禁讓我想到了王崧舟老師的許多課例,比如說以前的《我的戰友邱少云》,再比如說詩歌教學的典范《長相思》。然而我們在對李老師的讀課題環節進行反思時,不禁要問一句,李老師的要求“請同學們再深情地讀讀這四個字”,指導意義有多少?在讀《長相思》的課題時,王老師先是讓學生讀了整首詩,然后對題目進行比較范讀,最后提出要求:請同學們帶著這種味道讀讀。這才是真正有指導意義的讀課題環節。慈母情深這個課題需要讀,并且需要反復讀,因為這題目不僅帶著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情感,而且是文章主旨的高度概括,從學生這方面來說,也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題目。(比如在吳老師的課上,在結課環節還是有學生讀錯)。所以,我建議把李老師這個要求“請同學們再深情地讀讀這四個字”放在結課環節,也就是學生對主旨都有所理解的前提下加以要求。
兩節課上,學生在質疑課題上都做得很好,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自主質疑,而且這種質疑是有深度。特別是“情有多深”這樣的問題,覆蓋面大,穿透力強,探究性高。所以,教師可以以更加明確的方式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接下去的學習中心。
我的設想:
板書:情有多深?然后,在學習閱讀提示時,將提示和學生問題加以整合,通過畫出母親的外貌,語言,你能感受這情有多深嗎?找找書上的句子,說說你的感受。
二、初讀感知
t:把字讀準,讀通順,你也可以想想剛才自己的疑惑。
(學生自由讀。)
t:請我們班的讀書能手讀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學生逐段讀。)
t:真的是讀書能手。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s:講我作者很想買一本《青年近衛軍》,他沒有那么多錢,于是就到母親工作的地方向母親要錢。第一次他覺得母親很勞累,買了水果罐頭,母親數落了他一頓,又給他錢買書。
t:我們可以再簡短一點,就是母親──給我錢去買書。就這么一件簡單的事情,卻包含了母親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