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1
①理解“無主”的意思。
②師生共同交流第三、四行詩的大意:不知是誰家的一簇桃花開得十分艷麗,讓人不知是欣賞深紅色的好呢,還是欣賞淺紅色的好。
(6)引導學生美讀全詩。
①展示體現本詩意境的教學掛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學生看圖聽教師朗誦。
②學生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用自己的話簡述全詩大意。
③抽學生單個朗讀,教師對學生的停頓、節奏相機作指導。
④讓全班學生閉眼想象全詩所描寫的畫面,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7)體會詩的感情。
①同學們感覺全詩寫出的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寫賞花,寫得花兒艷麗,景致明快,可見其心情怎樣?字里行間,看出杜甫對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種什么態度?
③引導學生帶著贊美、喜愛的感情,吟誦全詩。
三、學習本課第二首詩《書湖陰先生壁》
1以學生收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匯報,引入課文的教學。
①學生匯報有關王安石的生平資料,大致了解王安石生平。
②解題: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小學生比較熟悉的有詩《元日》《泊船瓜洲》等。《書湖陰先生壁》是作者訪問朋友湖陰先生,被湖陰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圍清新環境所吸引而寫下的詩,并將它題寫在湖陰先生的墻壁上。“書……壁”,即題寫在墻壁上的詩。
③教師板書課題《書湖陰先生壁》,學生齊讀課題,注意讀出“書……壁”這種句式。
2自讀這首詩,借助注釋自己理解大意,提出疑難問題。教師相機解惑。質疑預設:長掃:即常掃,指經常打掃。花木成畦:花木一畦一畦,整齊美觀。一水護田:指一條小河環繞田野流過。兩山排闥送青來:排,推的意思;闥,指門。這句采用擬人手法,說兩座青山推開院門,把綠色送進庭院。
3引導學生說這首詩的大意。這首詩前兩行寫庭院景色,以靜態描寫方式,贊揚庭院環境清潔幽雅;后兩行采用擬人手法,進行動態描寫,把庭院內部與外部美景聯系起來,靜動互補。全詩把這座鄉間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安閑幽雅的感受。
4指導學生美讀全詩。
(1)通過第一、二行中的“靜無苔”“花木成畦”,感受庭院的潔靜幽雅,注意讀得輕松愉悅。三、四行注意“繞”“送”等動詞,讀得高昂跳躍一點。
(2)讓學生想象畫面,反復美讀。
(3)體會作者對湖陰先生庭院的贊美之情。讀出贊美愉悅的語氣。
5拓展延伸。
(1)了解古詩常有“書……壁”“題……壁”等句式作題目的基本常識,讓學生回憶交流自己收集的相關詩詞,背一背,說一說大意。
(2)背誦其他寫景古詩,強化詩對學生的情感影響。
四、作業設計
1把每個生字寫三遍。
2默寫課文。
3選課文中一首詩,改寫成一個寫景的片斷,寫好以后,還可以根據描述的內容,畫一幅風景畫。
第三課:三峽之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并能理解“搖曳”“清冽”“朦朧”“凌空飛降”等詞語的意思。
2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詞句。
3能領悟按一定順序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仿照批注,批寫課文描寫的三峽秋天的特點及感受。
4通過讀課文想畫面,激發學生對三峽美景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