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1
④讓學生帶著歡快、熱烈的語氣讀好這一段。
⑤讓學生體會本段中的幾個比喻句,批注出這幾個比喻句分別把什么比作什么,說說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⑥讓學生帶著想象的畫面,美讀這段課文。
(3) 匯報寫下午的段落。
①學生自讀這段課文,想一想,三峽的黃昏有怎樣的特點?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知道這些特點的?把自己想的,批寫在文章的旁邊。
②與同學交流學習這一段的情況:說特點,說自己是怎樣體會到這些特點的。
③學生自己小結自學這段的方法,批注在文章的旁邊。
(4) 匯報寫夜晚的段落。
①齊讀課文后,說說三峽的夜晚具有什么樣的特點。三峽夜晚的特點是:幽靜。
②教師出示句子,引導學生輕讀。“漁火和燈標,像驚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輕輕地搖曳。”“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著,傾向江心,仿佛就要撲跌下來;而月亮從山頂上,順著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輝,一直瀉到江面……”
③請問同學們讀出了什么味道?讓學生體驗三峽之夜的寧靜、清幽。
④品讀這段課文,注意引導學生讀出感情。
4小結第2~6段。
(1)引導學生回顧課文所描寫的不同時段的景物,從形象的語言中,體會特點。
(2)體會課文分時段寫在條理方面的作用。(圍繞三峽的秋天美景,分時段寫出其特點,顯得條理清楚,讓三峽秋色之美更具豐富的內容。)
(3)回顧自己的批注,體會批注在學習課文中的作用。
5體會課文最后一段的作用。(通過討論明確:點明時間,照應開頭)
四、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1回顧全文內容,簡要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2講講作者寫三峽秋天之美景,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說說你對三峽美景的感受,或寫一段贊揚三峽秋色的話,與同學交流交流。
4體會本文的表達方法。
(1)按時間順序有條理地表達。
(2)通過景物,展示其不同特點。
(3)充分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地描寫景物。
五、作業設計。
1背誦喜歡的段落。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精美文段抄寫下來。
附:板書設計三峽之秋早晨明麗中午熱烈下午朦朧晚上幽靜
第四課:游漓江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2能通過課文中的形象描寫,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態特點,領略其獨特與神奇。
3能把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抄錄下來。
教學重點
從課文的描寫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態及其特點。
教學難點
從課文的描寫中領會漓江山峰的獨特與神奇。
教學準備
漓江的風光圖片,文字資料、音像資料。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初識漓江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讓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吧。漓江發源于廣西興安縣貓兒山,全長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親河。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蜿蜒曲折。漓江從桂林至陽朔一段,長83千米,兩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險灘、飛瀑、流泉。乘船游覽其間,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畫廊”之說。這樣的美麗,同學們想去欣賞嗎?好,咱們一起去游歷漓江。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