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1
五、作業設計
1摘寫喜歡的詞句,背誦喜歡的詞句。
2想象自己頭腦中熟悉的一處景點的形象,思考它有怎樣的特點,用形象的描寫把這個景點寫下來。
附:板書設計
積累與運用(一)
教學目標
1知道通過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采用多種表達方式形象地描繪自然景物的方法,能用這種方法描寫自己熟悉、喜愛的景物。
2引導學生讀記“語海拾貝”中的詩句,積累寫景佳句。
3通過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4自主閱讀《拉薩的天空》,感悟文章抓住拉薩天空湛藍的特點寫得優美具體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時數
3~4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抽學生讀課本上的兩個句子,邊讀邊想象句子所展示的景物畫面。
2引導學生想一想,這兩個句子分別用了哪些修辭方法,用“——”畫出擬人手法的語句,用“~~”畫出比喻手法的語句。
3說說這兩個句子運用這兩種修辭方法有什么好處。
4讓學生從本單元或其他讀物中,找出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的句子讀一讀,還可以抄寫兩三個這樣的句子在摘抄本上。
二、語海拾貝
1讀課本中的古詩名句,達到正確斷句,有節奏地朗讀的效果。
2想一想這些名句具有怎樣的共同特點。(都是寫景佳句。)
3開展“你對詩人知多少”的資料交流活動。(學生自主介紹有關詩人劉嗣綰、雷庵正、蘇軾、宋新的相關資料,介紹課本上寫景佳句的出處,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4背誦課本上的古詩句,頭腦中想象詩句所展示的畫面。
三、互動平臺
1學生自由瀏覽課本中師生的對話,熟悉相關內容。
2分角色讀師生對話。
3討論,本單元課文寫景,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點在寫?
舉例:
①《三峽之秋》總寫三峽秋天,從色彩、景物、香氣中體現出什么特點?(成熟的秋天特點。)
②《三峽之秋》寫早晨,抓住了怎樣的特點?(明麗。)
③《游漓江》寫斗雞山的段落,作者抓住了怎樣的特點?(把對峙的兩座山的山勢形態,比作兩只斗雞,形象地展示了山勢神奇的特點。)
小結:寫景的文章,必須在全面觀察景物的基礎上,抓住其主要特點,將主要特點形象地描繪出來,才能讓讀者對所寫景物的特色有所感觸,才能把文章寫得有聲有色。
4本單元所學課文,在寫景時還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引導學生舉例介紹出來。并說說這些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5引導學生感悟:寫景要抓住景物特點,并運用恰當修辭手法來展現景物特點。
四、綜合性學習(課前布置收集,世界各地風景名勝的圖片及相關文字資料。)
1學生自主分組,每組確定組長一人,負責組內活動的組織安排。
2各組成員組內交流自己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相互啟發,達到對自己圖片的內容、特點有較為正確、全面的了解的效果。
3學習本單元描寫景物要抓住特點,運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表現景物的方法,把自己圖片上的風光用優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出來,作為自己圖片的解說詞。
4組內組織“世界風光展”。學生展示組內成員帶來的圖片,各自作自己圖片的解說員,介紹自己的風光圖片。同學給解說員的解說作客觀評價。(注意從抓景物特點和表達方法兩個方面加以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