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的開端(第一教時)
課時目標1、了解課文大意。
2、學習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在詞語中的讀音。
3、研讀課文的10—29自然段(第一天挑煤),感受我參加勞動的艱辛。
4、激發學生用個性化的朗讀來表現自己的感悟,培養語感。
一、揭題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19課《勞動的開端》。
“開端”是什么意思?“勞動的開端”怎么理解?(板書:第一次)
2、作者第一次參加的是什么勞動呢?當時他幾歲?(板書:挑煤)12歲的孩子,本該像我們一樣坐在教室里讀書學習,而他卻去挑煤了,同學們此時你們心中產生了什么疑問?
二、自學課文
1、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和多音字。
2)想想“我”為什么要去挑煤?用“─”劃出有關語句。
3)找找課文哪部分是具體寫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經歷,能否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一次勞動?
2、交流:“我”為什么要去挑煤?
出示:記得我12歲那年,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看著一家人挨餓,我心里像油煎一樣。我要用勞動來解除饑餓的威脅。
指名讀句子,從句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從“揭不開鍋”感受到家里窮,從“心里像油煎一樣”感受到我心里難受、著急、痛苦。讀出這種感覺。
三、研讀第一次挑煤的經歷
1、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我”第一次挑煤時的情景。仔細觀察圖,你看到了什么?同時又想到了什么?學生交流(穿著破舊、山路陡峭、擔子沉重)。
2、目睹了作者第一次挑煤的鏡頭,你一定有很多的的感觸,能否用一句話概括你此刻的感覺?
3、本該擁有著理想和幸福的孩子,卻過早地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任,踏上了一條常人難以想象的生活道路。這是一條怎樣的道路?(板書:艱難)
4、這僅僅是作者挑煤途中的一幅畫面,那課文的哪部分是具體敘述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經歷?(10-29)
5、下面讓我們再讀課文10—29自然段,用“~~~~~”劃出感受最深的2、3個句子,說說你從句中讀懂了什么?作好旁注。
6、全班議議讀讀:隨機出示有關句子,讀時抓住關鍵詞
(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來,好像落在萬丈深淵里,渾身疼痛。原來
桌子被人抽掉了,礦上的辦事人來開磅稱煤了。
從哪里看出我摔得很重?用打比方的說法進一步說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這反映了礦上辦事員得冷酷無情,舊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窮人的孩子到處受欺侮。(板書:受欺負)
這重重的一摔,給我帶來了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這要命的一“摔”不僅給我的身體帶來巨大的痛楚,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摔給我帶來的侮辱,仿佛在我的心頭撒了一把鹽,它令我痛苦,令我憤怒。
(2)這山原來沒有路,那些人踩出來的小路滑極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來回晃蕩,像是打秋千。
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人小體弱的吳運鐸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勞動的艱難。引導學生從“一步三滑”“來回晃蕩”“打秋千”理解由于山路難走,煤筐搖晃的厲害。(板書:路難走 擔子重)
(3)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擔子從左肩換到右肩,從右肩換到左肩,換來移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只好停下來歇一歇。
說明擔子非常重,我挑得很累。
(4)紅腫的肩頭跟滾水燙過一樣疼,腿上的傷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著兩只空筐回到家里。
用打比方的說法寫出了肩頭疼痛難忍的程度,說明了挑煤勞動的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