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
[自評:“剪影”是個實詞,對于類似的詞語,最好的理解方法是把它所表達的客觀事物戰士在學生面前,或者通過敘述,激活學生頭腦中的圖象。]
師:詞語理解了,我想你們會讀得更好。剛才讀書的那位女同學再讀一下好嗎?(指第一位學生)
(該生有感情朗讀,讀得比第一次更好。)
師:大有進步。于老師讀讀可以嗎?謝謝大家給我這次機會。
(師配古箏音樂朗讀。生熱烈鼓掌。)
師:這兩個自然段寫的是(板書:?月)什么月?請你思考。看誰能把這兩個自然段讀成幾個字。
生:明月。
生:亮月。
師:你們怎么知道月是明的,月是亮的?
生:用眼睛看到的。
師:對,這兩節寫的都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月,是什么月呢?——是“眼中月”。
(擦掉問號,在橫線上板書:“眼中”,形成眼中月。)
[自評:一次,我和高林生先生一起聽一位老師執教這一課。評課時,我們把這一部分概括為“眼中月”。老師們覺得有點道理。于是我在執教這一課時,就引導學生這樣去概括。概括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我很重視這種能力的培養。但不是課課都這樣訓練,要因文而異。]
師:這部分寫的是看到的月。你接下去讀3-12自然段,思考一下這一部分寫的是什么月。
(學生朗讀)
師:讀懂了嗎?
生:懂了。
師:我們暫不討論這個問題。先找同學來讀讀這一部分,找兩個人分角色讀。
(找同學分角色讀“對詩”那一部分。)
[自評:概括能力雖然很重要,但較之朗讀,還是次要的。所以我還是讓學生朗讀。]
師:接下去,齊讀第12段。
(學生齊讀。讀完,老師又動情地復述了一遍:“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保
[自評:語文的“人文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一個“情”字上。讀要有情,說也要有情。]
師:多好的境界。∠旅嫖襾懋斘闹械摹拔摇,誰來當我的外甥?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眾笑)
師:誰能做我的外甥,請你(師指一名男同學)推薦一下。
(學生推薦一位男同學到前邊和于老師分角色讀。師生讀得都有感情。同學鼓掌。)
[自評:我之所以充當文中的“我”,一是從年齡上考慮的,二是從情趣上考慮的。師生融為一體的境界是很美妙的。]
師:(對“外甥”)今天月色這么好,我們來對詩好嗎?可以用書上的,也可以不用。但必須是寫月亮的詩句。
生:好。
師:你先說。
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眾笑)
師:你們笑什么?
生:你們背的是一首詩里的句子。
師:可以嗎?
生:可以,都有月。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師:梨花園落溶溶夜,柳絮池塘淡淡風。
生:老師背的句子中沒有月!不能算。
師:沒有?“溶溶夜”,說的就是月色溶溶!有嗎?
生:有!
師:你再接下去背。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月兒彎彎照樓臺,樓高又怕摔下來。
(生大笑,說不是古詩,是老師胡編的。
師:是古詩!這是京劇《望江亭》中的楊衙內做的詩!后面兩句是:“今天遇見張二嫂,給我送條大魚來。“楊衙內也是古人嘛!——你再背。(生笑聲不止)
[自評:我是故意背楊衙內的歪詩的,不是為了別的,為了讓學生感到有意思。這種調侃,相信老師們也會接受!劣趯W生,是肯定接受的,而且會長時間不忘的。課后,他們圍著我,說上我的課真有意思(我不是第一次在這個班上課了。)俗而不傷大雅,這是我“幽默“的底線。一旦學生喜歡老師,喜歡上我的課了,就成功了一大半。]